据《华西都市报》3月27日报道,四川成都三中3个学生无聊之下自编自导了一出两分钟的学生暴力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轰动。学校知道后,非常气愤,想开除这3个学生,目前这3个学生已被停学。此事引起了争议。
又是网络,又是学生,类似的事件或许发生的形式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指向一个核心的因素,那就是信息素养的缺失。
作为一个现代人,信息素养是公民素质很重要的一个基石,教育部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里说:“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这个论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必须从小培养并且将伴随孩子一生的基本素养。
而许多事件,显示孩子们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笔者询问过很多网迷孩子,他们觉得网络除了聊天和游戏之外没有其他用处。为什么会如此呢?这个问题就该轮到学校、家庭教育羞愧了。在应试体制下,学校教育重视传授知识,一味的封闭、杜绝孩子与网络的联系,“封、堵”的做法直接导致孩子盲目的进入网络(因为网吧随处都有);而在家庭里,父母的教育里也没有良好的“信息习惯”,这或许才是成都三中学生自导自演暴力视频的真正根源。
学校想开除那几个孩子,依然属于“封闭管制”的理念,不能治本;而作为家长也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在这个事件里面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果“认为孩子有导演天分”,而忽略了导演的“内容”,实在谈不上反思。
仅仅纠缠于是否开除学生,讨论的意义并不很大,因为学校(高中)有权力在履行相应程序的基础上做出开除学生的决定,而学生家长也有权利进行申辩直至法律诉讼。当务之急倒是应该考虑如何亡羊补牢,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如下一些建议:一是学校教育应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信息意识,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络等新兴媒体;二是教育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三是家庭教育应该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积极的信息素养。
网络没有原罪,更不是洪水猛兽,正确的信息素养会让青少年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有一个恰当的取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这才是最终洗除“暴力视频”的源头活水,而“开除”只是堤坝,只能围堵,不会正本清源。当代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