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少电视台推出了鉴宝类节目,以其丰富的知识性、趣味性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也有些节目内容存在很多问题:仿造拙劣的假画,在节目中被当做真迹估价上百万元;鉴定专家把自己收藏的假画作拿到节目中估出高价,欺骗观众;大肆宣扬藏品能够升值的时候,从来不说明收藏市场的交易风险等,不少文物专家指出,当前的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应加以整顿。
打开电视,各种鉴宝类节目充斥其中,什么央视二套的《鉴宝》、《艺术品投资》,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凤凰卫视资讯台的《投资收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种宝物数不胜数,电视台开办此类节目,有利于帮助老百姓如何鉴别藏品,如何把玩藏品,通过专家现场估价,知道自己心爱的宝物价值几何。因而,节目一开播,立即得到了众多观众特别是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正如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某些电视台聘请的所谓鉴宝专家中,竟然出现了“赝品”,他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煞有介事地为收藏者指点迷津,直搞得笑料百出,令人贻笑大方。此类伪专家之所以能登上大雅之堂,我看还是某些电视台利益使然,为了追求所谓的收视率,进而实现广告效益最大化,不惜牺牲观众的利益。个别专家乘机鱼目混珠,浑水摸鱼,将赝品当真迹,真作假时假亦真,直把人搞得云里雾里,无所适从。据说有一幅署名郑板桥的竹子画,专家团给出的估价竟然高达500万元,而这幅画却是地地道道的赝品,可见专家的鉴定也未必能当真。依我看,某些伪专家热心鉴宝是假,为己敛财才是真。
任何新生事物,一旦泛滥,必然成灾,文物鉴定也不例外。我们认为,要整顿规范收藏市场,有关主管部门必须对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进行一次“过滤”,同时对专家也进行一次身份鉴定,不学无术、滥竽充数、利欲熏心的伪专家被清理了,才能净化收藏鉴宝类电视节目,收藏市场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