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政令一出,中国股指就会做出夸张表态,1月31日股市大跌,2月1日股市多空双方展开拉踞。对于严重依赖管理层与投资者心理的资本市场,这样的夸张只能解释为市场不成熟与市场预期出现长期不利因素。
与股指急挫同样紧锣密鼓的,是股市理论家之间的多空博弈,连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都发表高见,建议中国政府不要人为干涉。
奇妙的是,多数人在兴奋于土地增值税让楼价下跌的美妙前景的同时,却难以抵抗股市暴跌利益损失的愤怒,因此一边要求管理层继续向房地产市场施压,也将指责一股脑儿地送给著名的唱空派成思危与吴敬琏等人。这样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也许在市场中,利益是惟一的逻辑,人们的意见常常被自己的投资收益牵着鼻子走。但投资者应该清醒地看到,如果赞成有关部门动用封存十余年前的旧税收项目向房地产商进行追溯式清偿,不给房地产商预留转型的时间,那么,同样的命运迟早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不宜高估经济学家对市场的影响力,成思危、吴敬琏等人恐怕还难以一言兴市一言败市,思想只有转化为执行力才能具有真正的市场威慑力。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证监会、银监会、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具体政策,以及贯穿在政策之间的行政与经济逻辑。
再激烈的争论也不应该妨碍我们看到如下事实,即政府对于楼市与房市资金链的清理是必要的,类似清理措施可以防止将楼市、股市的泡沫转化为金融系统的泡沫,而国资委要求国企专心于实业从长远来看,也是为投资者着想,说到底,一切虚拟资产升值的基础都应在实业领域,只有实业领域生产率提高,才能使股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不得不遗憾地再次指出,这些措施有朝令夕改之嫌,方法的偏差使之离美好的愿望相隔千里。比如,央企财务投资公司对资本市场的热心已有经年,而牛市一起往往伴随着无序融资的泛滥。就在去年,有关部门还在热心地宣传融资融券,央企的财务投资收益也是一个积极的利好因素。但一夜之间,风流就被雨打风吹去,曾经活跃资本市场的利好成为混乱之源,这让人难以捉摸其中的商业逻辑,或者说,最现实的市场逻辑就是没有市场逻辑。资金紧缩政策一个月之后在媒体公开,后知后觉的散户再次成为祭品。
美国经济学家鲁迪·多恩布什教授在反思上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曾说,正确政策措施是,“它将使投资者得到保证,在他们面前将有一段实行严格管理和对投资者友好的政策时期”。严格而有序的管理正是对投资者的友好态度,严格而无序的管理则是不友好的典型。从这个角度来说,唱多派理论家出于功利目的,以解决小非大非解禁压力为牛市辩护,恐怕离市场化的主旨更远。
最后应该提及的是,股市人气未散,牛市暂挫不代表熊市的开始。这不仅表现在成交量等技术指标上,还表现在造成投资市场的主要因素并未消失,一是银行水浸不止,年息二厘的存款利息与去年12月2.8%的通胀率,在中国经济强势增长的背景下,资本市场自然成为最好的投资选择。二是股改所产生的制度性溢价并未耗尽,三是股指大挫的同时,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有近七成送上了喜报。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