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起投诉,深圳市交通局近日在两小时内紧急部署清洁公交车的环境卫生,要求“把每一辆公交车擦洗干净”。
如此雷厉风行改进,理应为当地百姓之幸。但因投诉人是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当地最高长官,这种高效响应反而引发外界质疑:究竟是投诉的威力还是权力的威力?
见当地公交车不干净,李鸿忠不是高高在上地训斥下属,而是循正常途径投诉,其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和“权力自控”意识无疑相当可贵。
连一个不常坐公交车的官员都能注意到车脏,难道天天掏钱乘车的市民此前就没有投诉过?一个长时间存在的问题非要等到市委书记发话才闻风而动,足见当地的交通管理机构平时是如何对待平民百姓的诉求的——李鸿忠真要匿名投诉,其信函可能也会同样石沉大海。
同样是在深圳市,同样与公交车有关,尽管扒手横行,报案率却不到20%,多数市民所持的“报案没用”心态,是否也反映出有关部门平时对报案者不热情、能推则推、能拖则拖,甚至根本无动于衷的做派?
市委书记投诉与市民投诉所受待遇迥异,折射出中国官场一种痼疾:上司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即便是普通投诉,也会异化成行政命令。
无独有偶,近期将上司之只言片语变成行政命令的事例还有好几件:重庆市长王鸿举倡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每年捐出两天工资,用于慈善”,很快当地民政局声称正制定相关方案;兰州市长张津梁提倡在重度污染天步行上班,旋即当地环保局透露,这将成为对该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规定。
本不具强制性的投诉、倡议,因投诉者、倡议者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威慑,运行机制及作用机制即刻发生质变——几千年唯上唯权的官本位意识,在中国还何其顽固。
宁可不要老百姓的口碑,只要上司的满意。如此“官”念不淡化,高效、务实、为民的政府从何谈起?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