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乡镇换届于日前结束,领导班子年龄比换届前下降了1.9岁,为37.9岁。其中最年轻的乡镇正职24岁,最年轻的乡镇副职23岁。(《海南日报》1月9日)
这几乎成为类似报道的固定格式,各级政府似乎都将领导干部年龄下降作为进取创新的标志,但这样近乎绝对化的年龄比较其实并无意义。
国内之所以如此看重领导的平均年龄是否更年轻,大约起因于邓小平提出并正式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以前,各级领导干部的年龄普遍偏大,甚至老人化了,所以在特定历史时期,新一届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龄是否比上一届年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20多年过去,中国已基本不存在领导干部老人化的问题,也就用不着过分在意新一届领导的平均年龄年轻或是年老了几岁。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年龄稍稍低几岁的人就一定更聪明能干,以现代人的身体状况,说多数未达到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体力不胜重负是笑话,五六十岁的农民还在田里做粗重的农活,五六十岁的个体户还冒严寒、顶酷暑忙着进货销货,相同年龄段的领导干部绝不至于胜任不了对体力要求相对小得多的行政工作。实际上,国际公认,45至65岁才是一个管理人员的黄金年龄,因为管理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职业、生活经历,不是完全能从学校中学来的。
决定领导干部任职与否的最重要因素只能是他的工作能力是否能胜任本职工作,而不在于一种阶段性的年龄配备,在某个年龄段当乡镇领导,在某个年龄段当县市领导,在某个年龄段当省部领导。将为上级机构培养、储备干部作为决定干部任职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不够妥当的。
对于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年龄过分注重,往往会引导其他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各级领导年龄的过分注重,导致所有工作人员的晋升空间大幅度萎缩。在内地县市乡镇,40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人往往已经被称呼为“老同志”,时刻准备着“靠边站”。
就干部选拔机制来说,这是一大弊端,因为很多有经验、有能力的人不会再有机会坐到自己胜任的岗位上。年龄甚至还成为一些人恶意调整干部培植私人集团或者牟取暴利的借口;就这些工作人员本身而言,值得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职业年龄段将变得极为短暂,当然会影响一些人放弃做扎实工作而挖空心思、蝇营狗苟以迅速“上位”。一旦错过了“某班车”,40岁刚过便觉老之将至,既然晋升无望也就得过且过。于公众,则更为难堪。作为对晋升空间大幅度萎缩的补偿,基本不会对这些“老同志”严加管理,某些“老同志”甚至放任自流“领一份干薪”,工作交给其他年轻人来做,于是人浮于事办公费用增加,最后都得由公众冤冤枉枉来买单。
举个通俗的例子,克林顿46岁就成了美国总统,而里根入主白宫的时候已69岁。接替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的则是时年54岁的小布什,以某种固有格式表述,就是第54届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年龄比上届总统克林顿刚刚开始担任总统时大了8岁。有什么问题吗?没有。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