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施要向公共交通倾斜,城市将逐步设置公交优先信号系统,在绿灯时间上给予公交车辆以优先通行权。5年以内,全国大中城市的公共交通出行率必须达到出行总量的30%左右。昨日,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2月3日《新京报》)
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设定5年以内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率达到出行总量的30%左右这样一个目标的同时,还应该设立一个官员乘坐公交出行率的目标。
这是因为,对于当前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公车泛滥难辞其咎。由于城市里集中了大量政府机关,公车很多,直接影响交通;而公车私用问题突出,也在无形间增加了城市的交通拥挤程度。显然,要使官员们都带头乘坐公交,最好是能定一个明确的考核目标。
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北京市多管齐下,使论坛期间“北京城市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封存49万辆公车,中央单位公车的50%和北京市属单位、外省市驻京机构公车的80%将暂时封存。实践证明,这一措施既没有影响公务,又使北京的交通状况一时大为缓解。而且据测算,一辆社会车辆的运行成本仅为公务用车的13%,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少日渐膨胀的公共财政支出,这笔节省出来的支出再投入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上去,更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
反过来说,如果不在公车改革问题上想办法,不提高官员的公交出行率,遏制公车私用等,那么,要实现5年以内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率达到出行总量的30%左右这样一个目标,难度势必增大。所以,压缩公车消费,提高官员的公交出行率,乃是当务之急。而参照北京市在今年中非论坛峰会期间封存公车的比例,将官员的公交出行率定为占其全部出行率的50%,这个标准也不能说是太高。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