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马加爵杀人案的电影《马家爵》,已陆续在一些大学校园放映,而且还引起不小的轰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马家爵》还是一部由在校大学生自编自导的“小成本、大制作”的DV电影。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我教育的《马家爵》,可谓是一道货真价实的“精神自助餐”。
马加爵的悲剧发生之后,“马加爵现象”曾一度引起各界的感慨和反思,若马加爵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并矫正的话,可能就不光是挽救了马加爵自己,获救的还有那4名被杀的大学生,还有更多的“疑似马加爵”。实际上,马加爵悲剧发生之前,就已有太多的迹象表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疾患问题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从沸沸扬扬的刘海洋硫酸泼熊案的发生,到接二连三的大学生、研究生跳楼悲剧的上演,曾经的“天之骄子”,已沦落为心理疾患缠身的精神弱势群体。但直到大学生自编自导的DV电影《马家爵》问世,真正对此社会病症着手“动刀”救治的举措,却一直鲜有所闻。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应试教育横行无忌,到精神垃圾充斥校园,直至酿成一出出因心理疾患而爆发的校园悲剧。假如我们的大学教育,能像关心升学率和就业率那样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对那些“疑似马加爵”们给以特别的关爱,类似因心理疾患而导致的自杀或他杀悲剧,还会在我们的校园里频频上演吗?相关机构在对北京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急需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可是,尽管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奔走,但不管是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有针对性的矫正举措却一直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尴尬时段。故而在校大学生借马加爵惨剧为蓝本自编自导《马家爵》进行自我教育,与其说是出于一种自觉或自省,倒不如说是出于一种尴尬和无奈。
说实话,近些年来反映大学生的影视剧本就如凤毛麟角,而真正能打动大学生观众的上乘之作便更无处可寻。且投资仅2万余元的DV电影《马家爵》的诞生,也是由学生自费筹集起来的,与当下动辄数以亿计的大片制作相比,《马家爵》这道“自助餐”,实在寒碜得令我们那些大牌的影视编导嗤之以鼻。可影视作品除了追求更高的“票房价值”,毕竟还需多少顾及一点它的社会效果吧!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