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色的工作服,蓝白相间的领结,扁扁的工作帽,洁白的手套……别以为这是空姐的装束,这是新成立的郑州市二七区环卫清洁女子环卫大队队员看上去酷似空姐的“行头”。这支由38名形象好、技术好的女清洁工组成的环卫大队,主要负责该市二七商圈的清扫保洁任务。(11月20日《河南商报》)
笔者认为,清洁工也是令人尊敬的职业,的确应该给他(她)们提升形象和待遇。但把女清洁工打扮成“疑似空姐”的做法,未必就是真正地提高其形象和待遇。穿成“空姐”的模样,却提着扫帚和垃圾筐扫马路,无论从工作性质、人体美学、视觉观瞻上来看,都是不协调的,即使穿上晚礼服也改变不了环卫工作的实质,只能是效率更低(恐怕每天要洗两次工作服)、成本更高罢了。对清洁工如此肤浅的“关怀”,恐怕难逃作秀之嫌。说实话,对环卫工人,我们真正需要“制度性感恩”,而不是仅仅让人家穿得像“空姐”。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伟大叫平凡。这句话用在环卫工人的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他们扮靓了我们的城市。冬日里,在人们依然沉睡于梦乡、享受于家庭温暖时,是他们悄然爬出热被窝,走出温馨的家,踏上冰冷的街道,顶着刺骨寒风,去清理马路上的积雪冰块;夏日里,人们可以打着花伞,穿着漂亮的衣服逛街休闲,是他们在烈日和暴雨下坚守岗位,用扫帚清扫马路上的脏物,用铁锹铲走垃圾。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风霜雨雪,他们用汗水创造出洁净优美的城市环境;他们的劳动工具简单得就是一把扫帚、一把铁锹、一只簸箕、一辆三轮车,他们的那身特殊“装备”装扮——头巾、帽子、墨镜、口罩、长衣长裤、橘红色反光背心,以及挥舞着扫帚清扫街路的身影,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内心。这,就是我们的环卫工人,我们的“城市美容师”。
然而,“花环”之下的他们,待遇与其他工作人群相比,简直判若云泥。在许多人眼里,我们的环卫工人是社会上最廉价的劳动者,甚至在有些人眼里,他们的地位显得有些卑微,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果皮纸屑随手丢,生活垃圾沿街倒,宠物随地大小便,口香糖嚼后乱扔乱吐,车里杂物往外抛,建筑垃圾不运走……而且,素有“马路吸尘器”之称的环卫工人患病几率也高,据有关调查显示,在环卫一线工作一年以上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身体劳损、呼吸系统疾病等。环卫工人们因为冬天太冷,基本都有气管炎、关节炎、风湿、关节肿大等职业病。更为严峻的是,他们还经常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工作中被人谩骂殴打时有发生,在车流滚滚之中甚至难躲丧生之祸……
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为我们城市的洁净与美丽作出了极大贡献,如何保护环卫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人身安全,应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些普通的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滴滴汗水,如果这种激情、力量、责任和信仰得不到尊重和感恩,谁又会来传承他们的精神?谁又会愿意忍受那些又脏又累的劳作,而不是嫌而远之?我们生存的这座城市将是如何的垃圾遍地、尘土飞扬?因此,我们有关部门仅给环卫工人“换装”还不行,还要换“制度内核”才好:比如增加清洁工的待遇、劳保和工作安全性,比如在环卫工人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资福利和住房等问题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等等,从而让环卫工人生活在“阳光正面”。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