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发动的“百万人反贪腐运动”蓄势待发,具有中国国民党主席与台北市长双重身份的马英九,再一次因陈水扁的“赖庄”而身处尴尬境地,受到外界“到底是当陈水扁的‘九门提督’还是做‘反对党领袖’”的拷问。岛内有媒体甚至认为,在新一轮“倒扁”运动中,马英九受到的冲击之大,可能仅次于陈水扁。
双重身份的尴尬
前不久,向来“挺扁”不遗余力的《自由时报》曾刊登一幅漫画,把施明德与马英九放在一个翘翘板的两端,意指一旦施明德的“倒扁”运动取得进展甚至获得成功,就将抢走马英九的一部分光环。完全用“零和关系”看待施明德与马英九,当然是别有用心,也失之简单,但这至少点出了马英九在新一波“倒扁”浪潮中的某种困境。
马英九的双重身份,是其烦恼的根源。在民进党掌握“执政权”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发生在台北市的民众抗议活动,一向是马英九的“痛脚”:作为泛蓝领导人,他理应站在民众的一边;作为台北市长,他又必须执行“公权力”,制止甚至驱离未经申请或脱序的游行民众。
2004年“两颗子弹”导致“大选”翻盘后,泛蓝曾发动过声势浩大的抗争行动。当时马英九左右为难,最后他迫于无奈的劝退抗议民众的举动,不仅至今未被部分泛蓝民众所谅解,而且让其此后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因有了前例而显得缩手缩脚。随着马英九去年正式出任国民党主席、站上蓝绿政争的第一线,其身份的掣肘更加明显。
无奈的选择
在如何处理施明德发起的“倒扁”运动上,马英九接受过去教训,似乎已决定走一条相对安全的路:坚持过去“依法”处理群众运动的原则(如能保持和平理性则允许24小时静坐),同时不让国民党卷入其中。
应当说,这一办法既照顾到“倒扁”民众的情绪,又不违背马英九的一贯做法,而且预留了未来视形势发展进行调整的空间——除此之外,恐怕也难有更好的选择。
但是,夹在施明德与陈水扁之间,马英九的这条路必然走得辛苦,能否全身而退,仍有待观察。主要原因在于,虽然近70%的民众要求陈水扁下台,但如果陈水扁绑架民进党和深绿负隅顽抗,一部分人主张进行无休止的抗争甚至用激进手段达到目的,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如果社会为此付出过大成本,毁坏“比陈水扁下台更重要的价值”,还不如再忍耐一年多时间,内部就会出现明显分歧。对于施明德或陈水扁来说,只要守住那部分强力“倒扁”或“挺扁”的民众就算成功,而对于需要扩大政党群众基础、面向2008年“大选”的马英九来说,难免会陷入“顺了姑意逆了嫂意”的陷阱。一旦静坐活动演变成骚乱,不管马英九如何处置,都将面临施明德与民进党的夹攻,承受更大的舆论压力。
民进党近期公布民调称,马英九民意支持度首度跌破五成,创年内最低点,而民进党则在谷底止跌。此举虽然“文宣战”的意味浓厚,但仍具一定警示意义。
对马英九来说,最好的选择不在街头而在议场。迹象显示,国民党内部对于施明德“倒扁”行动能否成功持保留态度,并已开始将主战场转向刚刚开议的“立法院”新会期。岛内舆论认为,在明年“大选年”来临前,国民党以“忠诚的反对党”为基调,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倒扁”或“倒阁”上,而是利用本会期好好冲刺“立法”绩效,为民兴利,等到2008年再与民进党一决高下,才是政治上“聪明的决定”。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