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简阳市,流传着反贪局副局长刘惠琼把听来的“闲话”办成铁案的故事。刘惠琼虽然身患两种晚期癌症,但是仍在反贪一线坚持工作。刘惠琼到商场买月饼,听到两个顾客议论:“简阳糖厂与外商合办了一个制药厂,财务科长从中捞了不少钱。”结果刘惠琼根据这句“闲话”,就查出了这个财务科长伙同出纳员贪污20万元的犯罪事实。
作为一名精明的执法者,游走在广阔的坊间,从市民不经意的闲谈中听出了门道,听出了线索,听出了执法的智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职业意识和精神的延伸。“闲话”对于执法者而言,其实一点都不闲。
在现实的执法实践中,一些执法者常常抱怨线索太少,办案要么依赖上级布置任务,要么盲目依赖群众的正式举报,很不善于深入基层和民间挖掘办案线索,片面以为民间老百姓的闲话没有或少有价值,于是工作非常被动。
其实,类似于从闲话中获得办案线索的例子着实不少。1994年5月9日,建国以来全国最大的一起招生受贿案案犯石仁富被执行枪决。石仁富原是四川省泸州市大中专招生办副主任,因犯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该案之所以能够迅速破获,就是因为一位检察官在坊间听老百姓闲聊议论后介入调查的;别人口中的一句闲话,成为税务人员的办案线索,深圳市地税局第五稽查局的工作人员成功为国家挽回税款115万元。表面上注意听闲话是一种职业用心和习惯,实质上更是一种办案的方法和智慧。
闲话可以带出大案,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民间谚语说,“世事要经,闲话要听”。闲话对于一些人而言,左耳进,右耳出,但是对于所有执法者而言,闲话不闲。违法者做了违法的事情,最害怕老百姓说闲话议论;老百姓因为心里对违法者的所作所为很愤慨,常常用说闲话的方式来发泄不满情绪,执法者用慧眼观之,用慧耳听之,用慧心析之,进而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破案线索,顺藤摸瓜,破获案件。
直接发现办案线索,依靠举报发现线索,以及从闲话中发现线索,对于执法者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在前两者因多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应该鼓励他们深入基层和民间,倾听闲话。全社会应该形成这样的氛围:让违法者对老百姓的闲话战战兢兢,让执法者对老百姓的闲话情有独钟,那么,社会秩序将会更健康、更和谐。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