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维护北京大学的正常秩序”为由,北京大学校园对小学生团体参观说NO,让很多准备到北大“感受名校气氛”的小学生和家长们只好扫兴而归。(7月24日搜狐网、《北京晨报》)
扫兴,失望,倒不仅是因为冤枉花了钱,更在伤了心。小学生们千里迢迢从外地到北京,为的是啥?是看未名湖的湖光塔影吗?不是。带着女儿来北京的安先生的一句话作了代表性的回答:“带女儿到北京就是为了让她看看北大、清华多么好,让她从小好好学习。”家长们的朴素愿望,就是希望通过专程的游历,让孩子“感受名校气氛”,给孩子留下一个绚丽梦想——从小立志考北大,更加发奋读书。然而没想到,兴致勃勃而来,迎头泼来的竟是一盆冰冷的水,能不伤心!
这些日子以来,为香港高校招生带来的冲击,北大清华备受国人批评,那批评的背后其实深寓着国人对北大清华整肃学术风气、重塑形象的厚重期待。可就在这样的时候,北大收回成令,向小学生和家长们紧闭大门,这岂止是伤了孩子们的心,更无异于对国人兜头泼洒冷水,让全国看到北大的自私、冷漠和傲慢。
以“维护北京大学的正常秩序”为由拒绝孩子们不成其为理由。来自四川被拒之门外的崔先生愤怒质问:“修大学的钱还不是国家纳税人的钱?北大这么做没有道理!”知名教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说得好,“北大不仅是北大人的北大,北大是全国人的北大。”一者,北大是国立机构,它的很大一部分经费来于国家拨款,是用全国纳税人的钱修建的;二者,占了很宽阔场地的北大其实有很宽松的接待空间,并不至于到了无法接待的程度;三者,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大学应该是自由的,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对社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北大提升自身形象、吸引天下人才也是有利的。
世界的大学,除极少数是封闭式管理外,所有的一流大学都是开放式的。据资料介绍,在香港,大学校园大都很拥挤,但却都对外开放,没有任何限制。北京大学为什么就不能这样?从表面看,似乎是一个空间问题、管理问题,但背后却显然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的心胸的问题。
北大不是总在竭力辩称和证明自己是一流的大学吗?但关门拒客的做法,尽失一流的心胸与气度。诚如一位学者所言,一所大学连形体上、外在的东西都不能够开放,那么思想深处、观念深处的东西又如何开放呢?思想不开放、观念不开放,创造性的思想从何而来?一个大学没有创造性,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也就只能失之空谈。拒孩子们于门外,目光短浅是显而易见的,可我觉得,北大的做法更让人想到:北大已然不是过去全国人民心中那个北大!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闻链接: 北大禁止小学生团体参观 一些家长表示很失望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