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一度的高校招生时段临近,民办院校由来已久的“生源之争”正开始变味。记者在江西采访发现,部分民办高校采取“每招一名新生能获得700元至1200元”的手段,鼓励学生停课外出招生。一名负责四川片招生的同学说,学院甚至口头规定“考试和招生业绩挂钩”,凡是以招生名义办理缓考的学生,如果完成招生任务,考试可以顺利通过,否则按“缺考”处理。招生前如果需要,还可以从班级里借200元的“启动资金”。(6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所民办高校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目的,有过硬的教学质量以及好的硬件配备,不能总想着把学生的学费往自己口袋里装,不能光顾把学生招过来,而不顾学生的学业。”我国著名的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在今年3月30日召开的山西省民办教育论坛上的一番话,就很好地道出了办好民办高校的底线要求。
不惜以重金相诱惑不惜停课不惜把学生的考试和招生业绩挂钩让在校学生去招生,这些学校的做法实在是有些黑。对于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来说,口碑是非常重要的,而好的口碑是需要用学校的实力去争取的,去证明的。那些仅仅靠坑蒙拐骗去拉人头的做法是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的表现。
学校要想保证有好的生源,要想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首先要保证在校的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从一个落榜生或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培养和训练,成为一个有能力且有创新思想的优秀学生,这是学校的金子招牌,也是成功的高质量的教学。而那些不惜损害在校学生学习权利去争取生源所谓的一锤子买卖的做法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民办高校不择手段的疯狂招生也凸现了我国教育体制的诸多问题,尽管国家对民办高校实行的是大力扶植的政策,但是长期以来,民办高校仅仅是以公办高校的“配角”形式出现的,这从招生和就业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来。所以,作为国家政策来说,应该给民办高校以更多的发展空间。如果有一天,学生上民办高校像上同档次的公办高校那样惊喜,而不是像目前这种被连哄带骗招到学校的情况,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才算上了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