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安徽省合肥市今年提出创建“无摊城市”,瓜农不能再“当道”卖瓜,必须进入小区、农贸市场、小街巷等销售点,由于销售点少且偏,不少瓜农被迫违规卖瓜,市民也直言卖瓜不便。
作为一个花园式的城市,合肥给人的印象是特别适合生活,夏天西瓜上市后,普通市民可以很方便的买上几个回家,晚饭后消暑解渴。现在,合肥市要创建“无摊城市”,表面来看是对市场做出整体规划,更加方便瓜农和消费者,但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余地小了,瓜农也丧失了“沿街叫卖”的灵活性,无疑给瓜农和消费者之间设置了又一道人为的障碍。
创建“无摊城市”考验地方政府的“人文关怀”意识。合肥市区虽然只有区区655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 165万,在全国众多城市当中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城市。但是,相比于全市只设置78个西瓜销售点而言,平均八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销售点,不能不说是太少了。如果按人口论,则数字更加惊人,每两万人才拥有一个西瓜销售点。合肥市的政府规划无疑给市民消费带来诸多不便之处。
对于农民而言,地方政府的“人文关怀”就是体现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尽量提供便利,而不是阻碍、提高门槛。
瓜农要进入西瓜销售点,肯定要支付一定的费用,销售点的建设成本将以管理费用等等转嫁到瓜农身上,同时,瓜农还需为此付出运输成本,承担经营风险。合肥市这样的做法,没有考虑到消费者与瓜农的真正需求,只想试图以政府强制的力量来规划市区面貌,能否达到预想的效果很难说。
政府设置固定的西瓜销售点以方便消费者和瓜农,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没有深入群众进行严格而缜密的实地调查,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将难免“好心办坏事”。这种忽视“人文关怀”的施政方式,反而增加了群众生产和生活的诸多不便,也将增加政府施政的难度。
来源:中国江西网-八角楼评论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