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圆满闭幕。会议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各方的高度评价中,还体现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6年至2008年行动执行计划”等文件确定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中,而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新型伙伴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并仍在进一步发展。
中阿合作论坛是2004年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时,由中阿双方宣布成立的。本届论坛明确提出要建立中阿新型伙伴关系,不仅证明合作论坛这一中阿集体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机制进一步成熟,而且为中阿关系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阿国家合作论坛对政治领域的对话高度重视。今年,论坛就加强双边、地区和多边领域的反恐合作达成了共识,并支持沙特阿拉伯国王提出的建立国际反恐中心的提议。阿拉伯地区是恐怖主义较为猖獗的地区,不少阿拉伯国家也深受其害。然而,9·11以后,美国以反恐名义提出的各项主张和采取的策略,较少考虑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因袭,甚至在有些地方与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存在冲突。
经贸合作是中阿合作的另一重点方向。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后,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新的一轮投资建设热潮,对中国企业家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市场和大好机会。本届论坛决定,双方争取在2010年将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从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能源合作始终是中阿经贸合作的重心。双方同意积极推动建立能源合作对话机制,并于2006年至2008年间举办中阿石油合作会议。中国是世界石油市场的“大买主”,阿拉伯国家则是“大卖主”,买卖双方积极对话,对于中阿各自的经济发展来说十分必要,对于维护石油市场秩序的稳定、建立合理的石油市场价格体系也具有积极作用。
中阿新型伙伴关系有一个特殊的亮点,就是文明对话。2005年在论坛框架下举办了“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本届论坛决定双方将继续举办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在目前的国际主张中,存在忽视甚至敌视其他文明的现象。中阿文明对话不仅为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代表了双方合作的无限深度。
阿盟秘书长穆萨评价本次会议“是阿中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里程碑”,确实如此。今年正值中阿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而以新型伙伴关系为核心的新“丝绸之路”已经启程。 (责任编辑: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