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系列评论之一:改革未有穷期 中国还在路上

改革未有穷期 中国还在路上

  “三中全会”,是一个令中国人百感交集的名词。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前奏之后,终于拉开帷幕。

  这是自1978年以来,第二次在11月份召开的三中全会。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石破天惊,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

  当年,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其开篇标题就是《中国的梦想家》。如今,世界依然对“梦想家”怀有敬意,中国的改革家也从不缺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壮志豪情。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否开启中国改革的新时期?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七次三中全会,均在中国命运的转折关头以“改革”一锤定音。35年中,正是不断深入的改革创造了“中国奇迹”。35年后,社会期待一场更深刻的触及灵魂的变革,创造并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这背后,不仅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更折射着“改革开放”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国家信念。

  这一共识,有来自对国家未来的关切,更有着对个人幸福的渴望。毕竟,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仅仅由节节高攀的数据构成,一个个饱含时代温度的个体故事更不可或缺。

  但国家未富先老、经济结构失衡、城乡差距加大、社会分配不公、腐败积重难返……现实压力已不容改革迟疑:人口红利优势渐失、传统增长模式失灵、政府信用被透支、社会矛盾频繁出现……历史所给予的改革“窗口期”不容错失。收入差距、物价上涨、食品安全、房产税、空气污染、看病难、就业难……这一个个社会热点背后,都关切民生脉动,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然而——改革,共志易,共识难。

  改革路径选择上,技术设计林林总总,每个利益阶层心中都有一个改革愿景,每个愿景和实现路径却各不相同。这是摆在改革者面前的大难题——如何整合多元利益诉求,谋求改革共识。

  阶层多元、利益多元、价值多元、文化多元是现代社会的客观存在,寻求共识不是削足适履,试图用一种价值、一种文化去一统天下已不现实。惟有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建立让不同利益阶层实现不同利益目标的制度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求得改革共识。

  这个平台的建立,仅仅靠经济体制改革已难以完成。

  总结过去七次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标签。先行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这一艘几近搁浅的巨轮,重回正常航道,融入世界发展大潮,呈现出令人惊叹的“黄金30年”。今天,单纯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中国要步入下一个“黄金30年”,需要更多领域的改革突破。

  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释放市场活力、提高市场效率,而市场不可能自动调节社会公平。当政府权力过多地干预市场经济,形成利益垄断;当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出现对立情绪;当权力寻租现象肆意蔓延,社会财富被少数人鲸吞,社会就需要一定的法律规范和公平政策来平衡。

  不可否认,过去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或多或少地伴生着一些体制改革探索,但这些改革并没有触及深层次的体制痛点——法治缺失。

  没有法治,所谓社会公平正义都无从谈起。近几年,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如分配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表面上看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结果,实际皆与我们的市场经济尚未步入法治轨道或多或少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改革时曾表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这一勇气和智慧即在于如何能让改革在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是一场真正触及灵魂的改革,也是人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切期待。

  在全球经济复苏依旧乏力之际,此次三中全会也被他国寄予厚望。外媒称为“相当于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升级版”,路透社将之形容为“最近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希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信息能够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信心和希望。

  重树信心,不仅仅建立在经济回暖之上,更建立在推进社会良性运行的制度之上。我们真切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够提出一个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系统的改革顶层设计,推进社会全方位改革,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入一条民主化、法治化、富有活力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从来就不是阳光普照的坦途。“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在照搬过本本、迷信过教条、走过一些弯路时,三中全会一次次为改革指明方向。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让改革再启新征程,我们又站在了一个关键路口。

  “改革未有穷期,中国还在路上”。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高层谈改革+更多
经济学家群像
专家解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