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禁书也有春天,开禁变畅销书

    【本期主持:王德民】前苏联不少禁书正在畅销世界,如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麦德维杰夫的《让历史来审判》、克拉夫琴科的《我选择了自由》、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等,禁书难禁,正如《Harper's Magazine》所言,它们就像猫一样,有九条命。
    作家伊莲娜-格洛库娃讲述了自己在70年代从事与禁书有关的工作。她住在列宁格勒的一间公寓里。她说:“我在那里,用打字机,用四联的复写纸敲打禁书。三站地铁外,就是审查人员审查的地方,在那里,决定文稿是否可接受。那时,一些苏联作家的语言象伊索寓言,充满了暗示和暗语,这样书稿才能付梓印刷。另外一些人明知作品绝无面世的可能,但还是将灵魂中满满的苦痛,毫无遮掩地倾泻在文稿上。”
    如今包括前苏联禁书在内,世界范围内很多禁书都已经获得解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越是秘密越渴望了解,压抑的想象力会有井喷…【你如何看待禁书?

《古拉格群岛》:从禁书到教科书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这部长达140万字的巨著,堪称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普京时代该书已经成为中学教科书…【详细】【在朝鲜古拉格的岁月

《终点站:莫斯科》:从肉体上消灭异端思想

   这本书写于60年代后期,直到80年代后期,才在苏联解禁。书中描写了醉醺醺的知识分子维尼亚,去佩图什基探望女友的火车之旅。在火车上,他一边喝酒,一边进行哲学推理,恶搞文学和历史,说苏联的日子真糟,不喝酒不成活。“他们(喉舌)写在报纸上的幸福,在哪里?”在越来越幻变的旅途中,维尼亚徘徊在醉醺醺的迷雾中。这趟旅程没有带他去佩图什基,就象苏联曾经许诺,但从未带任何人到达光明的乌托邦。最后,维尼亚在莫斯科清醒了,有四个暴徒跟着他。这些人可不是徒有其表,他们把他的脑袋按在克里姆林宫的墙上,撞碎了…【详细

《大师和玛格丽塔》:荒诞世界和官僚的二皮脸

    该书写于斯大林的清洗时期。1966年,出版了经大幅删改后、通过审查的版本;更完整的版本在随后几十年间,陆续出版。在这部层次复杂的小说中,魔王大肆蹂躏莫斯科,揭露出了苏联的荒谬和官僚的二皮脸,同时,魔王找到了支持者玛格丽塔。她为了救主人,也是她的情人,站在黑暗势力这边。主人因为写了一本关于彼拉多和耶稣的小说,陷入了麻烦。“不用烧手稿,”出版小说时,魔王如此宣布。早些时候,绝望的主人曾把手稿扔进火堆。鲍加可夫描绘的20世纪30年代的俄国,是一个超现实的荒诞世界。在这里,黑暗之神决断艺术作品的生死…【详细

《家国之心》:一个南非农场故事的暗喻

    但如果,审查人不是面目模糊的官僚?那些官僚坐在一间湿乎乎的房间里,头顶着列宁的画像。J.M.库切的《家国之心》面对的审查人员是他在南非大学的同事们、教授们和作家们,有些人还有私交。书中的讲述者是一个野蛮的聪明女子,她生活在南非一个偏僻的农场。她对与世隔绝的生活感到痛苦,并将其归咎于她狠心的父亲。当她父亲将他黑仆的妻子弄到手时,她恣意报复。小说中的故事,揭示了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还有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关系…【详细

 
往期回顾

格洛库娃:禁书禁不住

   我自己打印的禁书在值得信任的朋友中流传:我的文学教授、我的英语家教、私下狂爱弗洛伊德的工程师邻居。这些人将书传递给他们的朋友们,那些朋友们也有打字机。这些稿纸,陪伴着我们,将大家牢牢联系在一起。它们教我诗歌;它们让我呼吸。它们证明了无论审查人员如何努力,手稿也没有烧毁。尽管库切写《家国之心》的时候,审查制度还在,但审查人员放行了该书,认为只有知识分子才会去读。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该书的文学价值,我们是否该感谢他们让该书出版?或许这是审查制度仁慈、但更危险的模式?为保护读者免受狂暴想象力冲击,那些坐在旁边、判决书籍命运的人;我们是否该宽恕他们?…【详细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革命最激烈的时期,作者还是坚持自己的自由思想,在大学教授的《洛丽塔》等经典西方文学作品均为政府明令禁止的篇目,并在秘密组织的晨间与晚间的秘密读书会上引导她的学生们体会这些经典作品。在政府的高压下,甚至是警报声的伴随下,这些对于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的讨论让她的学生们愈发领悟到自由与自我的意义。她和她的学生们秘密而坚持的反抗,在政府强制要求女性戴面纱着黑袍的时候,私下悄悄地化妆、涂指甲油,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期盼着美好的未来。在面纱和黑袍的束缚下,却藏着她们五彩缤纷的梦。而阅读,则是她们作为个体的最后也是最不能放弃的坚持抗争、追求自由的方式…【详细

一部禁书的中国遭遇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虽然中国文革已经结束,开始了改革开放,但谈论性仍是一大禁忌,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样的小说,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被禁欲已久的知青们称为“很流氓、很流氓”的书。在那个年代,性不仅是一种文化禁忌,而且是一种政治禁忌,在中国,它从来都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青年读者们是拿它当作性启蒙教材来读的,因为被禁,才更激起大家对它的兴趣。郁达夫和林语堂曾把它与《金瓶梅》并论,具有时代和象征意义。80年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出版者曾受到处分,20年后它终于得以世界名著的身份出版,外媒评价它体现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详细

李承鹏:春秋写意留白

    中国几千年艺术史就是磨叽史,不敢直书帝王家事,藏着掖着还夸它是“春秋笔法”,没一幅直面社会现实的名画,画些云山雾绕的还说其实那是“写意”,写着写着发现逻辑狗屁不通断点太多,最后大家定义这是“留白”…春秋、写意、留白,影响了我们几千年,指导我们永往直前。导演越拍越古装了,大家都在装,而且不准现在装,得古装,这样很安全,可以过审,下一步只得拍元谋人河姆渡起源的电影了。我接触过很多导演很多公司,他们把酒言欢还对此自鸣得意,觉得自己政治上很成熟,把握尺度很老到,这其实是一个国家影视创作力的悲剧。中国电影的现实是:不可以有曼德拉,只可以有杜拉拉…【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