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的中国实习生
还没毕业,他们就已是HR眼中的香饽饽,饭碗不用愁。在竞争激烈的应届生就业市场上,他们底气十足,很大原因是个人简历上写着“有联合国实习经验”:方玮,复旦大学2006级本科毕业生,如今是强生市场部的管理培训生;谭宗洋,清华大学2007级研究生,现在担任《China Daily》的驻京记者。陈思,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三年级,忙于促成世界轮椅基金会在中国的慈善项目,职业志向是成为上海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详细】 |
|
|
|
每人都是本国文化代言人
在国际化的办公环境中,文化碰撞让同事之间敏感小心得多。实习时,方玮和同事讨论一个符号设计,用于警示“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两个交缠在一块儿的小人,摆出露骨的性行为姿势。同事们颇有些为难地看着方玮,好像生怕冒犯了这个中国姑娘。“大多数老外骨子里还是觉得中国人保守……我觉得没什么,反倒让他们吃惊。” |
|
|
|
|
这个“甲方”不好做
方玮也曾在4A广告公司实习过,让她略感惊讶的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外宣项目,也要直接负责和供应商沟通,乃至杀价。“感觉我们就是合同中的甲方,再把工作分包给商业公司做,只是我们的项目目的是非功利的。”每天上班例行的碰头会后,同事们就各自钻进格子间,一整天与电脑相对。“和在国际公司干活总体上差不多,只是在工作标准上,才感受到联合国特有的使命感。”方玮说。一份报告易二三十稿是常事,只因为一个标点的错误,就要重新建一个PDF文档。 |
|
|
实习离入职距离还很远
据方玮所见,大部分普通的联合国工作人员都拥有博士以上学历,和丰富的跨文化生活阅历。而在谭宗洋看来,除了能胜任多元文化工作环境,要想成为一名联合国员工,还必须是某方面的专家,对特定的领域或行业有深入的了解。目前联合国工作者的主力年龄段是四十岁左右的人群。“联合国同事有很多之前做的是不同的职业,最后选择在联合国落脚,也没有什么太高的理想性的东西,而是安心安稳地做好一个国际公务员。”方玮说。 |
|
|
纽约总部不是全部
每季只有两百人能入选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项目,但联合国驻各国的分部、其下属各分支机构都有独立的实习生项目。公开招聘一般均面向全世界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除了掌握一至两门联合国官方语言的要求外,还会对专业背景提出限制。申请者只需要投递简历或进行网上申请即可。但“联合国及其下属分支组织机构不负担实习生的任何费用。”【详细】 |
|
|
|
联合国实习生基本开销
时间:2007年6-8月;实习生:潘菁蕴;地址:纽约总部;往返机票:¥12000;住宿:¥5000/月×2 =¥10000(自己租用一套带独立厨房、客厅和卧室的公寓);
饮食:¥100 /天×60 =¥6000;
总计:¥28000
时间:2009年6-8月;实习生:谭宗洋;地址:曼谷;往返机票:¥6000;住宿:¥3000元/月×2 =¥6000(与人合租一套带独立厨房、客厅和卧室的公寓);饮食:¥50/天×60 =¥3000;总计:¥15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