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70后80后的我们真该做好几十年后坚持打工、不退休的准备,这不仅因为“劳动最光荣”,还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后代的关系肯定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上一辈人大不相同……【详细】【网友评论】
“退休年龄”让很多国家头疼 |
退休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20世纪初期的欧洲诸国的社会保障方案,对于年龄有详细规定。比如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1899年建立了欧洲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系统,为65以上岁的德国人提供一定数量的金钱,以保证他们在为国家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之后,还能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保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Slate》杂志曾经根据当时人均寿命作了推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当时的欧洲人还是美国人,至少能享有他们国家优渥的退休金福利十年。【详细】 |
普通人65岁退休年龄的来历 话说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社会保障系统千疮百孔。当时有个名叫弗朗西斯·汤森的医生向政府提出了一个每月200美元的退休金计划,汤森原本设定所有年满60周岁的美国公民都可享受这项计划,也得到罗斯福支持,只是在时间上,美国政府计划将养老金的生效年龄提高至65岁。然而限于财政开支过大等等问题,国会最后并未通过。【详细】 |
老龄化时代,推迟退休都是被逼的 |
不仅政府,个人也在自愿推迟退休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既不选择环游世界,也不含饴弄孙,而是一如既往,继续打工挣钱。这样的“壮心”,往往不咸出于自愿,而是由被逼无奈的现实所激发出来的。 |
中国60岁的退休年龄更人道吗?60就得退休的中国老年人某种意义上比美国的老年人年轻了10岁。或者中国人是否有点“未老先衰”?美国和我们相同年纪的人依然活蹦乱跳,或在超市搬东西、或在银行做出纳,精力旺盛得不亚于年轻人,然而,中国刚过60岁的“老人家”,就已经开始遛鸟下棋,期许陶潜诗中“僮仆欢迎,稚子 候门”的生活了。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对待劳动者更为人道,体现了制度上的优越性?大概未必。【详细】 |
含饴弄孙不仅是晚年理想更是现实需要西方人退休后的乐趣往往不在于帮儿女带孙子,而是订好机票和旅店、带上老伴一同云游世界。但在中国,退休之后“含饴弄孙”成了普遍现象。房贷、车贷和教育经费透支了三代人的储蓄,父辈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没了经济收入,但时间非常充裕,且不问“含饴”与否,情理上也该经常替忙碌在外的儿女弄一弄孙。这不仅是传统中国人的晚年理想,也是如今现实的一种需要。 |
70后80后,请做好推迟退休的准备 |
人民养老靠自己,国家还需努力 谁又不想早点退休,过上梦想了一辈子的闲适生活呢?但即使比西方国家的人们早好几年退休,我们恐怕依然离这种生活有好些距离。中国的养老福利,大部分是靠着家庭自己在提供,国家的作用实在有限。例如,在工作的儿女为退休的父母提供生活补贴,父母则帮儿女“含饴弄孙”作为回馈。“饴”是自己的,“孙”当然也是自己的,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至于政府层面有半点“汤森养老金方案”模样的东西,至今连影子也没见着。【详细】 |
几十年内别退休,继续打工吧 作为70后80后的我们真该做好几十年后坚持打工、不退休的准备,这不仅因为“劳动最光荣”,还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后代的关系肯定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上一辈人大不相同。我们的生活方式或许更接近美国人,但我们毕竟是个被“中国国情”紧紧包裹着的中国公民。我们绝对不敢学美国人,把毕生积蓄存进中国股市,待退休后再取出;也不可能像古代人期待“海晏河清”般期待出现中国版的汤森或者罗斯福;甚至,说不定还得为自己的后代凑齐房子的按揭首付款。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李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