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晒一晒地产商、影帝和官员的书单

    有人感叹在这个一切向钱看和浮躁的瞎忙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心气也不足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发现,从商界大佬到娱乐明星再到父母官们都还有不少爱书读书之人,尤其是任志强的那份浩浩书单,更让我们感叹和佩服了。如此,看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并没有过时,任总帮读书人狠狠回击了莽夫们的“读书无用论”的调调。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读的书单也自然是大有迥异。任总的书单可谓包罗万象,文理兼收、中外合璧、上下纵横、理论与小说并举、经济与政治融会贯通,这不正是咱们一直意淫的大儒商吗?只是任总最爱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没有不看,这让他横行房地产江湖的大侠形象也愈发高大,能文能武直逼人的脑海。而官员们的书单则显得那么积极向上,情趣脱俗,也许中国的圣人就隐藏他们中间吧,倒是影帝梁家辉的书读得贴近生活,透着咱市民气质。

任志强:当你咬牙切齿骂我的时候,我在看书

    不知道还有哪位老板还能像任总怎么博学多识,从小时候的科普读物、到四大名著,从红色经典到英雄传记,从外国各种名著到各家武侠小说再到疯狂地学习经济、历史和政治书籍,任总几乎达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他自称能准确判断出媒体的报道哪些是虚假的,练就了火眼金睛和独立的大脑。尤其让他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个“不管黑道白道误解也要挽救社会”的真正男人。 【详细

梁家辉:你以为我只是个艺人,其实我也是文人

    《我对你说》是梁家辉多年来在《文汇报》副刊开设的“辉笔而就”的专栏的精选结集。他的阅读书单以文史类居多。据说,无论多忙,他几乎是以两天一篇的速度交稿,持续坚持近二十年,而且其内容涉猎甚广,天上地下,人文历史,电影音乐,书籍网络,饮食风俗等无所不谈,并融进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理智,香港演艺界人士有如此知识素养者,还真是很少听说。 【详细

官员们:马列经典还是官场小说,好做官的就看

     马列经典一直是官员读书工程的主轴,理论著作是必备书目,还有某些官员关注一些专业书籍,尤其是《新帝国主义在中国》这种忧患加御侮调调的书。但官场小说也是必看的,除此官员们感兴趣的还有揭示官场潜规则类的书籍。官场需要了解潜规则和明规则,他们不喜欢极左或极右的书,他们需要圆滑。《资治通鉴》、《厚黑学》大受欢迎,他们通过这些书分析政治动向。【详细

 
往期回顾

老愚:游走在极端的英雄之间

    割舍生命的教育,其实结不出真英雄的果实。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无条件交给一个事业?舍生取义,此义得足够强大,令生轻如鸿毛。更重要的是,还得让人乐意交出自己的生命。你至少得看破红尘,否则宁愿被剥夺,而不会那样糊涂地献出。在那么小的年纪,不教我们认识生命的可贵,人尽其寿,享受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而要我们把生命放弃,叫我们去死。死叫我们太沉重。后来有了另一种人生教父。绵延不绝的财富英雄,为我们树立了另一个标高。毋须牺牲生命,就能左右逢源,天下好事尽收囊中。勤奋,不是问题;机遇,似乎也不是问题。在丛林法则里追求成为英雄,又把人生在瞬间毁掉。这样的英雄不做也罢。 【详细

刘原:闻香识城市

   我最钟爱的城市,都在海岸线边上,渤海的大连、黄海的青岛、东海的厦门,于我眼中都是俏丽得教人尿裤子的少妇。闲居海边,人就懒得忧国忧民了。 海风可以埋葬一切过往的忧伤。我甚至忘记了我钟爱的南京发生了爆炸,我居住的长沙发生了爆炸。尘世里的血腥丛林,在海滩上都成了浮云 。我直想坐在山崖上观潮,当个牛鼻子道士,贪阅无尽春色。国内的多数城市,在我眼里都是屠宰场。我路过的诸城,人们都在谈论房价,慨叹世事艰辛,和层出不穷的暴戾。越来越多的城市呈现出高度近似的气息:欺瞒,争斗,绞杀,每个人都在手刃别人的同时手刃自己。我很忧伤,我很厌烦。我们彼此不能兼容,甚至无法与这个尘世兼容。【详细

风行水上:我是去监票的

   有一天在办公室坐地。单位头来说你今天到街道去一趟,街道选区人大代表。桌子上有代表的基本情况,我拿起来看了看,其中有个代表叫张为民,是附近一家酒楼歌厅的老板。这个人我耳闻他出名的坏、开赌放娼。中午他在酒楼上开了十几桌。酒席上他鸡毛掏耳朵把各个单位的怂人哄得很开心。这些人原也是人家脚板上的泥,平时被人踩得不成样子。没成想今天被人奉承,都乐得脸上五官挪位了。下午接着选。他得票最多。我被喝得晕头涨脑趴在桌子上睡,耳朵里嗡嗡价响。第二天起来头晕得象庙里的钟,我坐在床上犯呆,看着两条香烟。第一次行使权利就被剥夺终身了。后来我使劲地想我是去干嘛的呢?后来灵光一现,哦—我是监票的 。【详细】 

南桥:坐上卡车去哈佛

   不久前,北京一“高考状元”申请美国十一所名校,一一被拒,与高考状元被拒录取的故事相反,我从广播上听到了另外一个“灰姑娘”式的哈佛故事。凯瑞·安德森,是一个从小在卡车上受教育长大的姑娘。她的母亲是一个卡车司机,常年奔波不定,所以凯瑞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后来上了一家社区大学,哈佛闻知后,主动邀请她去哈佛。凯瑞能在卡车上上完中小学,足见她和她的母亲都有足够的创意和恒心,也一定不乏动力。 中国人申请美国学校的兵家大忌,是喜欢上一些培训学校,千篇一律的模式。优秀是一种自我超越。美国人比较敬佩那种从生活的地下室,通过自己就地取材的独到努力,一层层爬上去,给自己创造了空间的人。 【详细

 
 

摩洛哥社会非常重视“良家女子”,一个女孩唯一的前途保证便是在结婚前保持“纯洁”,对于婚前失贞的女孩来说,未来往往只有两种选择:成为女佣或者妓女。这组照片展现了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里女性遭遇的不公和扭曲。Tiana Markova-Gold/摄影

一名妓女在车内无聊地点着一支香烟。这个拍摄项目就叫:如果你在公众场所抽烟,你就是一个妓女。


一名性工作者在宾馆内正准备提供服务。

浴池边上摆放着一本翻动过的书。摩洛哥的女性文盲率高达60%,愚昧和不公是孪生子。


一名性工作者正在清点收到的服务费。用金钱来弥补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是唯一可以疗伤的安慰。

图片来源:Leica中文摄影杂志

重修“国史”:存缺憾 阅读不便

     中华书局“国史修订”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有望在2015年面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便于阅读,对国史进行重新点校,“前四史”除了《史记》,其他都未完成修纂。在“文革”修纂时,政治对学术界干预,提倡“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很多校勘、考证工作并没有能够在校勘记中充分体现。甚至标点符号也要讲阶级斗争,如《明史》里这样的一段话:帝(崇祯)出宫,登煤山,望烽火彻天,叹息曰:“苦我民耳!”当时认为“苦我民耳”是骗人的鬼话,决不能用感叹号,要改用句号。提行不是根据年月,而是突出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也要提行。断断续续,修纂了20年,仍然存在点校的缺憾和体例上的不一。 【详细

三联在变,还是世道在变?

    首先,三联的广州分店撤出了广州市区、特别是撤出了广州购书中心,引来了南方文化人的一片叹息;之后,北京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在一番修整之后,把二楼整体租给了雕刻时光咖啡店。再次,《李戡戡乱记》的简体字版下月将由三联书店出版。这一系列动作,倒不是说三联不能赶时髦,只是麻辣鲜嫩如李戡,与三联的传统风格实在是有点格格不入,两者强扭在一起,会不会弄出个四不像来?作为传统人文出版重镇的三联,突然摇身一变,开始追逐市场,并且如此赶潮流,难道世道变了?世道变了,心态也跟着变,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与此同时居然把风格和价值观统统弄丢了的话,那就是另一种杯具了。【详细

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地球会发生什么?

    当十亿中国人同时跳起来,地球会发生什么?答案是,在那一刻什么也不会发生。然而,当他们从空中落下的瞬间,悲剧就发生了:“如果全部的中国人在同一时间跳起来并落地,这会将地球从中轴线震裂为两截,大家都会完蛋。”《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一书以这样一个不寻常的问答作为开始。作者乔纳森·沃茨,是英国《卫报》的驻华记者,专门负责报道环境新闻。沃茨几乎跑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追踪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事件和人物。从山西的非法煤矿,到白暨豚、藏羚羊的消亡,再到广东省的垃圾处理厂,沃茨的足迹不可谓不广。在中国采访报道的7年经历,最后凝结成了《当十亿中国人跳起来》这本书的点点滴滴。【详细

《本·拉登传》:揭开恐怖之王的隐秘

     这是第一部由本·拉登家族成员记录的本?拉登成长史,由金城出版社出版。本·拉登为何会从一个严谨持家的阿拉伯男子变成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他如何训练自己的亲生儿子充当人体炸弹?他为什么不允许家里有任何现代化的用品?他是如何建立起庞大的恐怖训练营的?9·11事件发生的前一周,本·拉登的家庭中发生了什么?在外人眼中,本·拉登一直是个冷酷的恐怖分子,而家人眼中的本·拉登则容易害羞,对去世多年的父亲念念不忘,甚至还对女人心怀畏惧,到底哪个才是本·拉登的真正面目?当全世界都在通缉这个恐怖大亨的同时,奥萨玛年迈的祖母、勤劳质朴的妻子,远隔异乡的儿子奥萨,对这个男人是如此妄念。 【详细

 

托尼.朱特:人文学界的“霍金”

   托尼.朱特的代表作《战后欧洲史》以罕见的地理和社会跨度,再现了欧洲大陆在战争废墟上逐步重建,并走上联合自强之路的历史。柏林墙的倒塌给他灵感,该书大受欧盟政治家们推崇,获得欧洲图书奖、阿伦特奖并入围普利策奖。该书与其另一著作《责任的重负》中文版均已出版。他和霍金一样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但仍坚持演讲和以口述为《纽约书评》供稿,上周五去世。

 

从犹太复国主义者到以色列政府的批评者

    托尼.朱特青年时是激进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曾参加以色列国防军对巴勒斯坦作战,他发现身边的士兵都是“右翼白痴”。便转而进入学术生涯,一边教书一边过着惬意的生活。后来,他在美国激烈批评以色列的政策,认为“以色列对犹太人有害”,已由“先驱社会进入征服者社会”。萨义德2003年去世后,他便接过旗帜,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国家,分享平等的公民权。【详细

 

从信仰自由到信仰平等

     他早年的学术生涯中,多研究欧洲的左翼思潮,他在《未完成的昔日:1944-1956年的法国知识分子》中残忍地剖析了几位在法国被众星捧月的左翼知识分子,比如萨特、波伏瓦、埃马纽埃尔·莫尼斯,以全新的视角重新看待了法国左派知识分子的传奇。1998年他在《责任的重负》中却关注了萨特的对手们: 布鲁姆、加缪、雷蒙·阿隆。对当今社会的思考,他认为“我们需要回归对平等而不是自由的信仰,因为自由太容易被转换成其他什么东西。平等获取信息,平等获取知识,平等接受教育,平等获取权力和政治。”他又成了“宣传左翼言论的疯子”。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