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7日,安徽省合肥市17岁少女周岩,因拒绝陶某的求爱,遭到对方泼洒汽油焚烧,惨遭毁容,周岩的面部、颈部、胸部严重烧伤,一只耳朵也烧掉了,整个人完全面目全非。
周岩的家属之所以在5个月之后选择网络公布案情,也是出于万不得已的苦衷:一是伤情鉴定迟迟未做,二是周岩的医疗费用遭停止支付。更让人着急的是,陶某家属在运作取保候审。各种因素的累积,几乎将周岩一家逼上绝路。万般无奈之下,只有在网络发帖公开真相。
因为帖子中出现“高官”字样,网友很容易将事件定性为“官二代”欺负“民二代”。事件的进展,也几乎依循李刚门、李双江门、药家鑫案的路径:网络曝光-网民愤怒-媒体介入-相关部门表态。可事件的走向,却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在一片群情激愤中,有网友发帖呼吁,让愤怒的潮水绕开“官二代”的暗礁,涌进理性的法律河床———这是信息开放时代网络公民的成熟与进步,尤其是药家鑫案后,在正义的枪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很多人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复仇快感,倒是多了几分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社会被撕裂的疼痛。
但愤怒的潮水如何才能绕开“官二代”的暗礁?也许,在很多人眼里,陶某父亲的合肥市审计局办公室主任的职位确实算不了什么,但对在超市上班的周岩父母看来,又确实是高不可攀的“高官”,当事双方家庭在社会排序中的完全不对称,是一个抹不掉的客观存在。
事实上,周岩的父母在出事前曾联系陶某的父母,请求他们管管儿子,可这个谦卑的请求没有受到重视。而案发后陶家更是出现诡异的动向。陶某被依法刑拘后,其家人垫付了住院费和治疗费。但一个月之后,周岩尚在重症监护室时,陶某的父母就拿出一份关于认可陶某当天积极救治和自首的材料让他们签字。由于与客观事实完全不符,周岩一家拒绝签字。而随后陶某父母停付高昂治疗费。这其中,怎能说没有仗势欺人的成分?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在网络舆情曝光后,当地官方先是装聋作哑,后在网友的紧逼下,一些部门才先后表态。可表态的目的并不是对案件的关注,而是急于澄清。比如安徽省审计厅就发表措辞强硬的“郑重声明”,说网友“误将某单位写成安徽省审计厅”,这个“某单位”是其下级单位合肥市审计局,有何必要藏头藏尾?
越是闪烁其辞,越是激起公众对“官二代”干预法律的猜疑,越是让公众对司法正义产生焦虑感。所幸,在媒体深度介入后,合肥警方公开了案件进展,表示要依据案件事实,依法公正处理此案———这是文明社会应该遵循的道义与规条。惟如此,才能在量的积累中,让公众对司法正义建立信心,才能让愤怒的潮水绕开“官二代”的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