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 > 文化评论

尹晓东:两百年,为何还要读狄更斯

2012年02月08日08:38
来源:新京报 作者:尹晓东

  昨日,英国作家狄更斯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举行了一系列庆典活动。对这个微博的时代来说,狄更斯的小说无疑是笨重的,以至于有人要问这位老先生到底还有多少读者。但另一方面,狄更斯对社会黑暗的洞察,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在这个时代不但没有过时,反倒显得更加珍贵。

  当我们处在依靠google的doodle标志才能知道某一天是伟大的狄更斯先生诞辰200周年的时候,当我们觉得我们对狄更斯这个名字比对他的作品要熟悉得多,当我们只需要用140个字就可以甚为心安理得地纪念之的时候,我们还有必要读狄更斯吗?他那浩瀚的篇幅,以及不厌其烦的细节。

  一旦进入狄更斯的小说世界,十九世纪的伦敦就扑面而来:阴沉的街道、翻滚的河流、喧嚣的市场、充满雾霾的天空,以及他最爱涉及的暗黑监狱……狄更斯提供的总是全景式的画卷,对生活极端忠实的描述,让我们走出一己之小天空,更为广阔地观看世界。

  然而狄更斯所擅长描摹的还不仅是长长的画卷,而是他以慈悲之眼看到的卑微人物。《大卫·科波菲尔》中古怪而好心的贝西姑婆,《匹克威克外传》中圆圆滚滚、遭遇离奇的匹克威克先生,《马丁·瞿述伟》中疯疯傻傻的甘普太太……对于这些滑稽而愁苦、为生活奔忙的“伦敦蚁族”,他以夸张讽刺的笔法而使之生动,使之可恨但也可悯。

  名流权贵当然也在狄更斯的视野之内,但他的确让小人物更有力量。这或许是因为他是一个天真的乐观者,他总是期望通过小说来构想一个完满的结局,一个理想的社会。他总以为,合理的社会要仰仗于富人变得更为慷慨,而穷人要免于被侮辱与损害。所以他才会很浪漫地说道:“大地上是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是较为强烈的。”

  我们到底要不要读狄更斯,手握书卷,或者手持kindle以及ipad,在瞬息万变、短与快当道的今天,在地铁人潮汹涌的缝隙,在分分秒秒零零碎碎的时刻?读狄更斯用的时间会很久,然而每一个社会都会需要狄更斯这样的作家。他的传记作者卡莱尔·托曼林在《卫报》撰写纪念文章《一封写给查尔斯·狄更斯200岁生日的信》中声称,倘若狄更斯生活在今日英国,他也会看到社会依然被伊顿公学毕业的富人们所掌控,而穷人仍然依靠过期食品以及慈善组织的衣物窘迫度日。当然,与狄更斯真正的时代所不同的是,他也许会学会并且欣然接受电脑写作,然而他永远不可能整天被媒体追打手机,同意接受BBC的采访。即使在今日英国,狄更斯也一定会满腔愿意,再次描写社会的各种鸿沟。

  《双城记》的开头这样写:“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就让我们用狄更斯的态度,in peace and quiet,来阅读狄更斯,因为这何尝不是在读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杨龙)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