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专业设置不能只看就业率的脸色

2011年11月23日09:2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辉林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万。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教育部于11月21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11月22日《新京报》)

  大学生就业总体上出现困难,已成“老大难”,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教育部门要求对就业率低迷的专业实行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让那些就业连年不景气的专业逐步被取消,这当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招数。但这一招显然忽略了部分专业的特殊意义或发展前景,容易让高校办学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以就业率衡量,有些专业短期内不会火爆,反而会多年低迷甚至长期低迷,但这些专业对于国家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具有长远意义。比如理科的一些基础研究专业,这些专业的应用性不强,具有纯粹科学研究的性质。但是,这些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国家科学攻关的后备人才,这些专业也因此成为支撑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实力有待提高,这类专业显然不能因为就业率不高就被“调整”掉。此外,我们熟知的古汉语、历史、考古、哲学类专业,在许多高校也算不上热门专业,但它们对国家文化的开掘、保存与传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不该被低就业率“卡”掉。

  另外,有些专业的“热”与“冷”,往往变化很快。如果专业设置紧跟就业形势或“生”或“灭”,将不利于专业教研力量的巩固、壮大,也使得专业设置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与科学性。比如心理咨询类专业人才,十多年前并不抢手,但现在许多高校尤其是名校的心理专业不仅报考者挤破门槛,而且就业空间比较广阔。高校有责任、有义务预测与前瞻社会的人才需求,提前培养与储备人才,让专业设置领先市场、人才出炉与市场需求同步,而不能对市场亦步亦趋。

  英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阿什比曾说,追求真理本身就是大学的目的,因此它天然地反对功利,与社会即时的、功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可惜,完全跟着市场需求走的大学,淡忘了大学之大,在于其承载着为国家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培养人才的重任。大学固然不能对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管不问,而应以就业率指标作为应用性较强专业的准入门槛;但至少应考虑到,有些专业虽然一时不景气,却是学生愿意学、将来也有用处甚至有大用的。对于这类专业,大学的目光不该那么短浅,完全看就业率的脸色办事。

(责任编辑:UN84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