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评论 > 时政评论

小额诉讼程序:一种生不逢时的制度构想

来源:红网 作者:吴强林
2011年10月19日08:42

  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将于年内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中拟建立一种比简易程序更为简易、方便的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在笔者看来,这只是一种生不逢时的制度构想。

  所谓小额诉讼程序,是一种依托尽可能简便的程序设计,运用调审一体化方法,使特定涉争数额较小的财产争议得以迅速解决的纠纷解决机制。小额诉讼程序的最大特点是程序简便,诸如起诉简单、开庭时间和环境更宽松、证据责任和证据要求低、判决重结果而不强调严密说理、不需要律师参与等。一般认为,小额诉讼由于程序简便,一方面使得诉讼成本大大降低,可以有效避免“打赢官司反而赔本”情形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纠纷迅速解决,避免一个官司打几年带来的麻烦。而法院由于案件量极大,也希望通过建立起这种简便程序分流案件,减轻法院案件压力。基于上述几个方面考虑,小额诉讼程序似乎是一种相当完美而急需建立的制度。然而,小额诉讼到底效果如何,是否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笔者顾虑重重。

  应当看到,小额诉讼所体现出来的简易、方便是以牺牲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为前提的。在诉讼过程中不主张甚至拒绝律师的参与,这对于势均力敌的诉讼双方来说,可能没什么影响;但在两方实力不均甚或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对弱势一方恐怕是明显的不公平,因为这把弱势一方获得法律知识、诉讼技巧的途径给封闭了。当然,倡导者会反驳说,在缺少律师的小额诉讼中,本来就不注重诉讼技巧,而解决案件所需的法律知识可以由法官提供。这种说法怀着一种良好的愿望或者说是善意的假设,那就是,我们所有的法官都是中立、公正公平的。然而,事实情况是,当前民众对于司法公正、对于审判经过和结果都抱有很大的怀疑。在司法还得不到民众信任和尊重的情况下,律师的参与,很多时候其实是给中立的法官免遭落下不公的口实提供了挡箭牌;而离开律师的参与,法官本身是否能做到绝对的中立和公正不说,至少民众对于这种缺少专业援手帮助情形下获得的判决的信任度会大打折扣的。

  倡导者可能又要说了,上述怀疑有一定道理,但是小额诉讼采用的是调审一体化的审理模式,以调解为主,是在双方都自愿、心服口服的情况下获得判决结果的,对结果的公正当事人是没有怀疑的理由。针对这种论断,笔者认为,与其说当事人没有怀疑的理由,不如说是我们的制度设计者人为地把当事人合理怀疑的途径给阻断了,一开始就强调自愿、心服口服因素,从而陷反悔的一方于道德的不义。这种审判,会不会形成为一种貌似合理实质是捆绑当事人的审判呢?

  不重视证据、判决重结果而轻说理,这就更让人不安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各方都有一定过错,所以要将双方当事人各打五十大板,然后各方握手言和,皆大欢喜。不得不承认,传统的民间调解就是这样做的。但是,倡导者们试图将这种传统方式嫁接到审判中来的努力到底能有多大效果,是值得怀疑的。传统调解在特殊的社会土壤中,在那种法治十分不健全、靠道德统治和维护社会运转的年代,是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因为道德本身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而德高望重者个人的威望就是公正的象征。因而,由作为公正象征的德高望重者来调解,能够使纠纷得以解决,并且没有多少人会怀疑结果的公正,因为争议双方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道德和德高望重者看成公平、正义的化身。但如今,当个人权利要求愈来愈强烈,道德的力量逐渐退化,个人威望迅速消解,靠什么来让各方皆大欢喜?可以肯定的是,当今没有任何一个法官具有传统调解中族长、村长等德高望重者所具有的威信。那么,事实,唯有事实能让诉讼双方心服口服。可是,不重视证据如何获知真相?不强调严密说理如何呈现真相?没有事实和真相的握手言和与皆大欢喜是一种表面虚假的欢喜,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汹涌的危机——那将是民众对于司法公正的更加不信任。

  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要看社会、民众最需要什么。在当前个人权利意识迅猛觉醒的社会大环境中,为一块钱打官司很正常,即便花上百倍千倍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因为,民众争的不是一块钱,而是它所象征着的公平、正义和“我与生俱来所应当拥有的不得侵犯的权利”。而我们的制度设计者们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引导下,认为为了一块钱花一百块甚至一千块打官司是不值得的,于是,何必吃那个哑巴亏,干脆各让一步每人出五毛钱吧,这样不就皆大欢喜了嘛?

  为了一个公正的结果,民众可以忍受司法资源匮乏导致的长时间等待;为了一个公正的结果,民众可以忍受在法律规定范围内高于正义结果的百倍甚或千倍的代价;但是,没有民众会甘愿忍受为了案件分流或是表面上的便利和快捷而将正义雪藏。

  可以预见的是,在一个司法得到普遍信任、判决结果能得到高度认同和普遍遵守、法官普遍可以获得较高评价和尊重的社会里,可以便利民众、缓解法院压力的小额诉讼是一种绝佳的制度设计。而在当下的中国,小额诉讼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公正,另一方面极可能将正在普遍兴起的民众权利意识觉醒的激情浇灭——在一个各打五十大板,追逐不到公正的社会里,个人权利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责任编辑:杨婷)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