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倪萍和李承鹏,谁更能代表我们?

来源:金羊网 作者:白夜
2011年07月22日16:03
    过程是这样的,倪萍得了包括"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在内的两个奖,李承鹏发微博表示唾弃,倪萍写博客示好,并表示愿意和李承鹏交换各自的书,李承鹏写下了暴风骤雨般的博客长文,题目是《墙里扔出的一根骨头》。

   当然引起了大量粉丝参战,来自李承鹏的支持者中,最常见的一类意见是:"李承鹏代表了我们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李承鹏代表了所有有良知的人。"因此,被他反对的倪萍,就成了千千万万老百姓对面的人。其实,如果我们一定要被代表,我倒觉得,倪萍的生活形态更接近我们,更可以代表我们。

    她有点像我们普通人的处境,有点钱,但烦恼也不少,有点身份,但那个身份其实约等于无,她是个心理上的小人物,谨小慎微,逢人就带三分笑,生怕得罪了谁,就会埋下祸根,她不投反对票,她在会议上半跪着给别人拍照,公开感恩戴德,能弄点好处,当然也不拒绝,上面非要给个奖,当然也得去领。她也指望她的善良能有点用,因为她除了这点特长,也没有别的世俗生活技能,当然,她也可以飞扬跋扈,颐指气使,但她心理上的那个小人物,总在指挥着她如此表现,她突破不了那个温和的既定型,她身后拖拽着一个重锤,名叫"日常生活"。

   她像张爱玲剧作《太太万岁》中的标准版太太们:"她的顾忌太多了,对人难得有一句真心话。不大出去,但是出去的时候也很像样;穿上‘雨衣肩胛’的春大衣,手挽玻璃皮包,粉白脂红地笑着,替丈夫吹嘘,替娘家撑场面,替不及格的小孩子遮盖……"

    我们也无非如此,犬儒得令人发指,虚无得像一群羔羊,在总要被狼啃噬的命运里惶然不知所措,因为,活着,是此时此地的我们唯一的信仰,我们时刻想返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在围观了他人的暴虐后,在深感自己无能为力后,我们的逃遁之所,就是和倪萍一样的"日常生活",是"日子"、"月子"和"姥姥的小棉袄"。所以,如果"倪萍"是一种元素,一种性格特质,那么,这种元素的分布面之广,恐怕远远超过我们想象。

    而李承鹏略有不同,他是非常态,他代表了多血质,代表了浓墨重彩的英雄主义,代表了广场呼告,代表着没有休息的公众人身份,像欧文·戈夫曼所说的那样,热衷于"引导和控制他人对他形成印象的方式",他迅速进入情境,找到了最易引起共鸣的句子:"太多的人民上不起学找不到工作喝着毒牛奶住着高价房,老了火化时却成得道高僧,因为烧成灰后闪现出好多三聚牌舍利子。"他真刀实枪地指责倪萍,尽管他的力道有点过猛,他的论点有点大材小用,但他对每一个标靶,其实都是这样真诚。他的目的达到了,这种生猛,不但让倪萍无处遁形,也榨出了我们皮袍下隐藏的"小",但我们也期待审判尽快结束,好让我们尽快回到我们那个腐烂的庇护所——"日常生活"中去。

    归根到底,这还是一场戏,是群众斗群众,演员斗演员,而且投入程度,和我们原本预料的恰恰相反,貌似投入的那一方,其实心不在焉早已出戏,貌似冷静旁观的这一方,却已经倾情入戏,所以,木子美说:"大眼也不是本人在批评倪萍,是大眼扮演的大眼,在批倪萍扮演的倪萍。"

    而人们真正想要撼动的那个城堡,却还是屹然挺立在这一切热闹之外。

(责任编辑:UN81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