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评论:寺庙过度商业化伤害杭州旅游

来源:青年时报
2011年07月15日00:47

  寺庙过度商业化伤害杭州旅游

  翟春阳

  如果不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可能杭州人至今还蒙在鼓里,无从知道“法华寺拍卖冠名权”这回事———《中国青年报》7月14日报道,原定于7月28日举行的、以法华寺冠名权为拍品的“中国首场寺庙冠名权拍卖会”被有关方面叫停。

  中国有句古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迷也罢,清也好,归根结底都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就如这次法华寺冠名权拍卖事件,表面上看它被制止了,而且受到了舆论的批评;表面上看,法华寺的管委会俗话说就是物业,与法华寺的法人(留下镇东岳社区)也就是业主之间,似乎截然对立。但安知,从冠名权拍卖,到拍卖被制止并被《中国青年报》这样有影响力的媒体报道,随后是互联网广泛而迅速地传播,就不是一次高明的炒作呢?

  是否炒作,是否精心策划,本文不敢轻下结论。但事实证明,经此一事,北高峰下的法华寺已名扬天下,已有媒体称其为“杭州最著名的寺庙”;它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也被媒体通过“专家”之口一一呈现———拍卖虽然失败,但营销十分成功,从此法华寺必将香火鼎盛。

  这起寺庙冠名权拍卖事件,势必又一次引起有关宗教场所过度商业化现象的讨论。“寺庙拍卖冠名权”因为已达到商业化的极致而令人惊诧,但寺庙商业化其实在中国已属普遍现象。商业化的典型要数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实行公司化经营,其方丈近年来被外界视为CEO;少林寺还开发出多种商品,进入滚滚红尘与其他市场主体展开竞争。过去做和尚是修行、是出于信仰;现在有些人做和尚,是找工作。过去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因为庙是和尚的;现在则是,庙属于房东,管理属于物业,而和尚只是一个租房户或者工作人员。

  面对此情此景,真要说一句“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记得有一年,台湾著名艺人凌峰来杭州作过一次演讲,他说有一个事让他很困惑:为什么内地的很多寺庙都要收门票———佛门净地啊,那是普渡众生的地方,为何要以高价门票将大众拒之门外呢?凌峰说,寺庙场所如此商业化,会有损或者说污染大众的那一颗向善之心,会有损大众对宗教的虔诚。凌峰所说“商业化”固然是内地寺庙的普遍现象,但他单说给杭州人听,那就是对杭州的忠告。由凌峰的上述言论里,可以联想到很多,联想到台湾的星云大师、圣严法师,还联想到明末名士陈继儒的一句话:“西湖有名山,无处士;有古刹,无高僧。”

  法华寺“冠名权拍卖”事件,应引起有关部门对于杭州某些寺庙场所存在的过度商业化问题的重视。寺庙过度商业化不仅对杭州旅游环境是一种伤害,对杭州宗教环境、人文环境更是一种伤害。

(责任编辑:UN96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