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非新闻文章

香港政府的“吃喝账”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王奇婷
2011年06月22日21:05

  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在立法会上代表港府回答质询时,报告了近3年政府“公吃”的“账单”:总共花费609.5万港币。曾德成表示,港府以身作则,鼓励中式宴会尽量只点6道菜或以下,吃剩的饭菜要打包带走。并且宴会餐单中不能包括昂贵食材或鱼翅等濒危物种。

  香港特首曾荫权外事访问费用也成了内地民众和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根据特首办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 年11 月,曾荫权四年来外访活动共40 次,开支总金额为987086 港元,其中机票费用为54 万,另有44.7 万为其他支出。

  香港特首的开支账本

  从这份被传媒广泛报道的文件中,普通市民都可以了解特首外访行程中的安排——平均在每个地方停留时间不超过3 天,3 次外访活动当天往返,包括去年10 月20 日赴上海主持世博会香港活动周的闭幕仪式。

  曾荫权40 次外出安排中仅8 次是赴国外访问。在32 次内地活动中,大部分活动的住宿费用均由主办单位负责,特区政府仅支付机票及部分“其他费用”。例如于2010 年4 月9 日至10 日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除去往返机票5572 港元外,其余开销仅为511 港元;而他2008 年1 月4 日赴广州拜会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仅花费420 港元。更有趣的是,同年曾荫权为香港某驻旧金山办事处担任主礼嘉宾,机票费用一栏显示为零。“原因是彼时恰好是曾荫权私人前往美国休假期间,正好顺路办点公事。”曾德成说。

  在香港政府的开销账本上,似乎不太可能看到内地政府部门普遍存在的“三公消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和公费出国。

  由于内地政府部门至今仍未公布“三公”消费账单明细,和港府公布的数据无从对比,只能依稀从“海南省工商局动用82 万办公经费和建设经费为下级还吃喝账”、“有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2010 年‘三公消费’缩减57.51 亿元”等新闻中窥见一斑。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出访开销之少,也得益于内地官员“热情好客”。2010 年12 月29 日,曾荫权赴福建与当地政府高层会晤,一则酒店资讯披露了当时的情况:“12 月29 日, 曾荫权先生来泉考察并下榻泉州迎宾馆。泉州迎宾馆是省内首屈一指高规格接待型宾馆,为切实保障市委市政府接待,做好香港特首曾荫权先生的下榻接待服务,各部门认真按照接待计划,注重细节,落实责任,包括领导莅店迎领、电瓶车VIP 服务、餐饮菜肴出品、贵宾楼特殊布置、院内绿化修整等,务必把各项接待工作做细、做精、做实。”

  相比较而言,在接待内地客人的“规格”上,香港政府与内地政府可谓大相径庭。中央某媒体驻港机构负责人吴酩曾客居香港5 年,香港政府的公务招待,他每年都要参加很多次。例如一年一度的春茗、回归纪念日、国庆等,港府都要举行大型活动。“但港府的‘宴请’,多是庄重、简朴的酒会或自助餐,极少有摆开桌面坐着‘按程序’大吃大喝的。而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政务司长在自己官邸举办的辞旧迎新酒会”。

  在中央督促下,内地民众也有望尽快获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三公”消费情况。今年3 月23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常务会议,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表示,今年将公开中央各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并且,会议决定,“2011 年中央各部门将继续压缩‘三公’经费预算。”

  谁来监督港府的“吃喝账”

  港府公开“吃喝账”,摆在台面上让大家讨论,对香港市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港府之所以能以廉政著称,有两个秘诀:一,港府公务的公开和透明;二,公务开支受到监督。

  香港公务开支的透明是从源头开始的。港府有严格的公共预算,并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的查询和质询。普通公众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政府公开信息与账本,可登录香港审计署网站下载审计报告。

  港府每一笔预算开支的条目都非常细致,甚至细化到了“一张公务用纸”、“一张桌椅的维修”。香港特首一年的社交及公务招待费用是32.5 万港元,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一笔笔都有据可查。这也正是根植于香港政治文化的“适度与保守”原则—据《南方周末》报道,香港审计署新闻官员解释何谓“适度”,何谓“保守”,即每项涉公开支都有精细量化。“比如,香港的所有公务接待都必须提前申请报备,表格内容包括:宴请人数、宾客名单、宴请缘由、陪同人员、预计费用、人均支出以及按照香港环境保护署保护鲸的要求所签署的一个‘未点鱼翅’的声明。”

  港府各种公务活动的开支,香港立法会切实起到了监督的功能。比如这次“吃喝账”公开就是议员要求政府公布的。香港立法会的质询会议定期在每周三上午11 点开始,是议员问责、监督政府的重要途径。

  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廉政公署,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廉政公署具有机构、人事、财政以及办案方面的独立性,可有效地切断行政掣肘。此外,所谓“头上三尺有传媒”,所有公务人员随时随地都被媒体和公众“监视”着,想不透明都难。

  港府的高效清廉也并非天然形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贪污风气盛行,以警务处为甚。1973 年,总警司葛柏被发现拥有财富多达四百三十多万港元,疑似贪污得来,这成为廉政公署成立的导火线。

  多年以来,廉政公署致力打击贪污,使香港成为全球最廉洁的城市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教授曹景钧曾对媒体表示,在某种程度上,香港政府是相当乐意公开类似的信息的,“因为香港的反贪、廉洁和高效,在国际上是非常出名的,公布这一类信息,对于塑造政府形象非常有利。”

(责任编辑:UN86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