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同情韩群凤不能高过对生命的敬畏

来源:青年时报
2011年06月02日23:22

  昨日,韩群凤溺死双胞胎脑瘫儿子案在广东东莞市第一民法院公开庭审。

  一个母亲,在走投无路之下,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这样的人间惨剧确实让人很悲催,那么也就无怪乎上千人联名上书法院,请求对其从轻发落。更有不少评论,由此反思社会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如果不是社会以及政府的责任缺位,这样的人间惨剧也许就会避免。有评论如此质问:“生母溺杀亲子,站在被告席上的还有谁?”面对这样的质问,恐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芒刺在背”之感。

  如果要预测本案的判决结果,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韩群凤将获得轻判;而在这之前,其实已有过相似案例,如同样发生在东莞,将出生才两天的脑瘫儿子扔入水沟溺杀的贵州男子邰长当,法院对他的判决是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但我想抛出另外一个问题,一个假设性问题:“假设是我,而不是韩群凤,把她的儿子杀死了,而且是出于减轻韩群凤拖累的目的,那么我该当何罪?还会不会有那么多人要求法院‘法外开恩’呢?”恐怕不会,而且我还会被千夫所指,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同样是杀人,奈何结局如此不同,难道是作为母亲更有杀死自己孩子的权利吗?

  我想谁也不会否认如下一点———即使是作为生身父母,也没有任何权利剥夺自己孩子的生命。如果说杀死一个脑瘫的孩子与杀死一个健康的孩子,所获得的惩罚有天壤之别,那毋宁说,两者的生命价值是不平等的。确实,在一般人的眼里,一个脑瘫患者,他的生命能有多少意义呢?应该说这是一句实话,但这句话的最大谬误在于,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并不是由他的人生价值来决定的。

  在我看来,韩群凤的不幸,在她生下一对脑瘫儿子之时就已经注定;即使社会、政府尽到了应有的责任,恐怕也并不能改变这种不幸。因为迫她于绝望的,可能并非“倾尽家产”,而是这种与两个脑瘫儿子日夜为伴的日子看不到尽头。法律的归法律,人情的归人情。给法官出难题的,不是韩群凤,而是那个救她的人———如果她自杀成功了,她就可以免于被审判,从此得到解脱。

  而现在既然她还活着,她就必须为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负责。注意,我这里用的是“他人的生命”,而不是“她儿子的生命”,法律上只有“他人”,没有“她儿子”。我们大可对韩群凤寄予深深的同情,同时反思、追问社会与政府的责任。但另一面,如果对其法外开恩,那么那些脑瘫患儿以及更多被社会视为累赘的人,他们的生命岂不是朝不保夕?事实上此前法院对邰长当杀子案的判决,与鼓励溺杀脑瘫患儿可有半点分别?!

  是的,韩群凤很不幸,但她能比那两个被强制剥夺生命的孩子更不幸吗?如果对韩群凤的同情竟然高过对生命的敬畏,那这样的同情已失去基本的底线。(翟春阳)

(责任编辑:UN96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