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院士理应“远仕”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2011年05月27日15:46

  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对此,工程院人员称不能因职务身份拒人于门外。(《京华时报》5月26日)

  两院院士,乃国家的最高学术称号,象征着国家对个人学术成就的最大肯定。物以稀为贵,凡事一有最,其价值就会成倍上升,除了终身荣誉外,还衍生出经济和行政方面的价值,如副部级待遇、各级政府的补贴和安家费、科研费等诸多好处。

  面对这块儿金字招牌,各地“院士崇拜”之风甚盛,连评选院士都成了一些省市和大专院校的政绩工程——有无院士、院士多少往往事关大学评估、学术会议级别和财政拨款的多寡,谁敢不当回事儿?其实,看上“院士”头衔的还不止科研单位,许多高官和高管同样觊觎许久,除了为退休以后的待遇计,更有着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众所周知,干部高学历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诸多提拔机会面前,学历高低往往是一个重要参照,很多人正是抱着“起码不能成为木桶短板”的想法片面追求高学历。然而,竞争是激烈的——你是学士,我是硕士;你是硕士,我是博士;你也是博士?好吧,我是院士!到头了,还比吗?一个高官或者高管若能拥有院士头衔,无疑是对其业务能力的最大肯定,更会在遴选考察对象时让自己豁然“跳出来”,起到加分的作用。

  现实就是如此荒诞,终日忙于行政工作的领导甚至还能坚守在科研一线,让那些科学家们情何以堪?当权力和学术可以如此紧密相连,学术的味道必然变质,这在大学日益行政化的现实中已经得到印证。这其中,既有权力之手对学术资源的肆意掠夺,同样也包括学术向权力的主动谄媚。长此以往,当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成了官员和企业家的俱乐部,本就日益逼仄的科研环境只能日趋恶劣,滋生更多的腐败。

  领导,当然也可以是权威专家,但要想让公众信服其具有院士的资格,就必须使整个遴选过程足够透明,以便接受整个科学界和普通民众的监督。除了监督个体,类似“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这样的具体机构,之所以能够诞生大量的政商界院士,其背后原因也值得深思。毕竟,工程管理学部不是工程领导学部,更不是高级别的MBA和MPA,公众需要一个值得信服的理由。

  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在过去的十年中,体现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了七次,让我们给科学留一片净土吧。

(责任编辑:UN84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