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扫地老太太”走红背后的草根情怀

来源:中国网 作者:苑广阔
2011年01月21日08:17

  这些被臆想出来的各行各业的“扫地老太太”身上,总是隐藏着无数草根一族的影子。他们通过这种看似有些天真、幼稚的行为,来宣泄现实压力,也给自己未来赋予更多的希望和理想。

  她,神秘而低调;她,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她,像一个世外高人,冷眼旁观,却能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你最关键的指点……她是谁?她就是日前在网上突然走红的网络虚拟人物———扫地老太太。这也引起了很多名人的关注,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甚至为其写了一首名为《扫地老太太》的歌,迅速流传于网上。(1月19日 《重庆晚报》)

  网络是个神奇的地方,网络时代是个不断制造奇迹的时代,当现实中很多人为了成名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的时候,一位网络虚拟人物——扫地老太太,却横空出世,红透互联网,受到亿万网友的空前膜拜。甚至说,她已经从网络神坛走到了现实中,连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都开始为其谱写歌曲。

  有人说扫地老太太的走红,和当初“贾君鹏”走红一样,只不过是证明了当代人的寂寞,其实不然。按照心理和社会学专家的说法,扫地老太太的诞生,是有其深刻社会背景的,既反映了社会对底层普通劳动者的一种肯定和褒奖,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中社会底层的心理诉求。对此说法,笔者深以为然,说到底,扫地老太太走红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深深的草根情怀。

  所谓“草根阶层”,专指处于社会底层,无权无势又无钱的社会群体。毫无疑问,在金钱无孔不入,拼爹游戏日渐盛行的时代,草根一族难免缺乏社会安全感,心理上亦充满迷茫和困惑。他们需要金庸小说中那样的“世外高人”来指点迷津,告诉人生的方向。于是,一旦有人创造出既身怀绝技,同时又深藏不露的“扫地老太太”,马上迎合了草根阶层的心理需要,受到追捧,一夜走红。

  网友对“扫地老太太”的追捧,在创造网络奇迹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纾解了生活压力,宣泄了心中对现实的诸种不满。他们将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人进行夸张化地演绎和表现,实际上是把自己一些暂时无法实现的理想和希望寄托在了虚拟人物的身上,换言之,这些被臆想出来的各行各业的“扫地老太太”身上,总是隐藏着无数草根一族的影子。他们通过这种看似有些天真、幼稚的行为,来宣泄现实压力,也给自己未来赋予更多的希望和理想。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网友追捧“扫地老太太”,也是出于对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的一种尊重和拥戴。香港大学的袁苏妹,这位年逾80岁的老人,一生只学会了写5个字,44年如一日在香港大学扫地、做饭,是名副其实的“扫地老太太”。2009年2月,她被授予香港大学“荣誉院士”,被称为“香港大学之宝”。普通人获此殊荣,夫复何求?

  所以,“扫地老太太”走红背后的草根情怀,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是温暖,是思考。

(责任编辑:罗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