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角度看,2010年有三组数字值得深入分析。我首先要说的第一组数据是3个1万亿。2010年,银行体系税后利润会首次超过1万亿,央企的盈利首次达到1万亿,通过资本市场的筹资也达到1万亿。在实体经济的盈利并没有明显改进的情况下,社会上大量的盈利集中在银行这个环节。这个格局有没有改进空间?如果有,应该怎么改进?
第二组数据,刚刚公布的2010年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 2达到72.58万亿。按照2010年底的汇率6 .6来换算,应该超过十万亿美元,我们变成了世界第一大货币发行国。
第三组数据是,外汇储备2 .85万亿美元,其中去年四季度增加1990亿美元,很快就会达到3万亿美元。
就这三组数据,我首先要分析的是,这些数据显示,放松金融业的管制,由货币高发行刺激增长转向经济发展多样化、金融机构多样化,在下一阶段已经变得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把比较多的资源都集中在银行,可能有它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比如说帮助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消化国有银行多年累积的不良资产包袱。所以我们刻意对银行业的利差保持了一个高水平,目前中国银行业利差约在3.8%左右,虽较2008年5%的历史高点有所降低,但相比发达国家1%-2%的水平而言,仍然过高。
再做一个推演,大量的金融资源集中在正规的银行体系,集中在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怎么把这些社会资金引入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虽然,现在降低了对社会资金进入这些地区的金融业的准入门槛,但在实际执行中,准入门槛的严格程度远远高于监管部门批复的门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想说的第一点是,中国的M2达到72 .58万亿,银行利益税后利润首次达到1万亿元,再结合我们现在国有银行成功的股份制改革、上市,应该说是时候推进放松国内金融业的管制,吸收社会资金的准入,降低这种净利差和社会价值过分集中在银行业的格局。
如果改变不了这一格局,就会衍生出第二个担心,如果依然保持高利差、高保护的融资结构,那么信贷大幅压缩的空间不大。而且,我们继续大量的投资贷款,这些贷款贷给谁呢?当然是一些大型的垄断型的企业。由此,就有了我们刚才说的第二个1万亿,大型央企的利润过1万亿。
再推演一个是什么呢?在各项政策工具里面,似乎现在最优选的工具还是信贷调控。实际上,社会融资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仅仅控制信贷已经不能够很好地反映真实的社会流动性的状况了。信贷投放这个工具已经被反复证明,有其天然的缺陷。在社会融资多样化之后,你的政策调控效果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和重新评估。很多人批评2009年信贷投放过多了,我觉得仅仅看信贷,这样的批评存在偏颇。因为,实际上整个社会流动性状况,或者叫社会融资总量,它不仅是信贷,还包括信托计划,直接融资票据、债券,2009年其他的直接融资管道被冻结了,9 .59万亿的信贷弥补了其他融资的不足。
在目前非常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要取得好的效果,就一定是可预期的,与市场预期大致比较吻合的,因为这样往往使预期比较稳。你比如美联储发布的每次开会的报告,谁投赞成票,谁投反对票,反对的理由是什么,赞成的理由是什么,我预计下一个季度、下半年核心C PI大概什么水平,如果到什么水平,我可能就会加息,给市场一个大致比较稳定的预期。这样整个市场,整个实体经济,整个经济主体的预期才会顺着宏观政策引导的方向去走。
再一个,利率的市场化是不是应该启动了,官方利率不用经常地调整,给金融机构一定的对利率的浮动权,让他能够灵敏地调整,同时通过适当的竞争,来促使银行改进服务,关注中小企业,关注更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降低过度投放信贷的冲动。
(记者刘振冬根据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