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水利年久失修,没有理由不为粮食安全担忧

来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2010年12月22日08:09

  目前安徽、山西等地发生严重旱情。受到天气以及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因素制约,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粮食稳产增产基础尚不牢靠。截至12月14日,山西受旱面积已达到1628.76万亩,其中冬小麦受旱面积671.88万亩,占其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旱情还导致33.64万人、7.82万头大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12月21日《经济参考报》)

  干旱的袭击只会越来越严重,除了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之外,重要的是我国的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30年来都在“啃老”。去年历史罕见的干旱袭击着中国,报道说,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99亿亩,比常年同期多1.10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1.53亿亩,重旱4996万亩,干枯394万亩,有442万人、22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2009年2月9日《北京晨报》)干旱连连,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水利设施仍然没有加大投资兴修,继续在“啃老”。

  水利“年老体衰”,又不去兴修,如何不残败?安徽颍上县八里河镇韩郢村60多岁的马点英老农说,由于麦田周围的沟渠网络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的,如今损毁比较严重,一遇旱天或者暴雨,麦田不是引不到水就是排不出水,内涝严重。一些电灌站也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派不上用场。其实这不是安徽的问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几乎如此。我回家时,邻居老叔也是这样叹息的:“水利设施是一年不如一年,这些沟沟渠渠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分田到户后,没修过一条沟,没挖过一口塘。”种过田的人都知道,农田放不到水,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再使力气花功夫也是白搭。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库蓄水量减少,抗旱功能衰退,灾情能不加重吗?

  说中国农村水利“啃老”30年,并不是我胡言乱语,资料显示,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这些水库绝大多数是在1949-1978年建立起来的。我国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8%,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也就是说,我国18亿亩耕地,只有8亿亩灌溉农田,干旱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3月24日《山西晚报》)只要去乡村调查,就会发现土地减少了,灌溉面积也减少了,有的地方由于水利设施老化,过去可灌溉的粮田,如今却变成了“望天丘”。伟人毛泽东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今这个农业“命脉”却是千孔百疮。我们应该知道,没有好的水利设施做基础,农民怎么去增收?尤其是粮食,干旱连连,又怎么确保粮食安全?

  我们对高速公路、铁路,对城市建设可以花巨款投资,为何水利建设就舍不得花巨款投资?任何东西都没有吃饭重要。当前水利建设遭冷落、不重视,根本的原因还是水利建设不能带来政绩和GDP,有的地方政府不但不投资,反而截留和挪用水利专用资金。《南方都市报》曾报道广州番禺区水利局违规截留水利专项资金1.58亿元,其中给局机关干部、职工发放奖金补贴2324.2万元;国家审计署曾审计出湖北水利厅、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3年挪用了水利专项资金4000万元,截留、挪用的工程投资约占这三年国家计划投资的39%。可见截留、挪用水利专项资金有多少严重,国家拨的水利专项资金,有的拿去盖政府大楼,甚至一年到头没有投资一分钱到水利设施上,水利设施怎么不老化?

  这种不投资水利建设,还要截留、挪用水利专项资金的做法如果不能改变,水利就只能继续“啃老”,农民就无法增收,我们也没有理由不为粮食安全担忧。

(责任编辑:罗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