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摆事实讲道理,说通胀,到底涨没涨,涨多少,看看公司人的账本就明白了。
可惜不是股市。但眼下除了股市,我们身边不涨价的东西真是屈指可数。尤其近两个月,关于物价通胀的议题似乎超越了永恒的房价,成为让我们唉声叹气指数最高的一个话题。
这一次明显比2007年的猪肉涨价更让人苦恼。那时候,你至少还可以素食。如今可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全都涨起来了。而且吃素的人可能还更惨,因为各种蔬菜和水果的价格涨得尤其离谱。
如今跑到超市兜一圈,你多半是两种感受:有的价格是一日千里地涨起来了,有的价格或许是埋头默默积了很多跬步,等你仔细一盘算,其实不经意间也去到了好多里开外。要想找几件价格维稳的商品,抱歉,那是真没有。因为就算从标签上看不出变化,多半也在体积和分量上悄悄做了调整。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深圳市民去香港打酱油?
菜场里也没闲着。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跟去年同期相比则是上涨了62.4%。
网络上大家总结的类似高姜军、苹什么、蒜你狠、豆你玩,在这里“百花齐放”。往常那种“下班路上拐进菜场买几个小菜,自己烧顿实惠晚饭”的理论完全站不住脚。现在是但凡关于吃的项目就没有什么是实惠的。哪怕你只买棵大白菜,再来几个土豆,其余七七八八,走出菜场的时候总难免价过半百。
水果更可怕。《第一财经周刊》访问的公司人都无一例外提到水果价格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增长。“我上个月有一次,在菜场的水果摊买四个橙子和两个梨,中等品质,结账时要24块”,在咨询公司工作6年的李阳菲一时感到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尽管身上带够了钱,最后她也没买。“当时完全是出于无法相信物价已经涨到这种水平的心情,等于是自己抗议了一下”。
的确,这一次我们之所以对物价上涨感受如此统一和深刻,最大原因就是由于类似食品价格这种基本生活消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除了食品,房租也是房价被疑似控制之后的涨价积极分子。棉花涨价则导致这一季的冬衣价格普遍上浮1至2成。更别提燃油费的上调令出行成本增加,就算坐火车,也只有票价更高的高铁供你选择。
等到听说水费又要涨了,似乎已经没什么气力再去追究“为什么”,只是在心里默默念叨“涨吧,涨吧,我少用点总行了吧”。以至于“涨价”成为了一件杯弓蛇影的事,出租车费涨价的谣言被人当作真实情况在传播,最后还是由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相关人士否认了这种说法。
在已经过去的10月,CPI上涨了4.4%,距离严重通货膨胀的5%已经不远。
我们找到几位日常有记账习惯的公司人,从他们的账本记录看最近生活成本的变化更明显。不过也不用太为始终上升的曲线焦虑。反正全国同此暖热,所以一边要开源节流,一边也别消费太过谨慎,因为接下去口袋里的钱肯定会更不经用的。
李阳菲一直有记账的习惯,她对此的解释是,因为自己是摩羯座,一直比较细致谨慎。记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控制开销,而是希望知道自己每笔钱花在哪里,当然如果消费有过界,也方便自己调整。
她的公司在恒隆广场,为了上下班方便,就跟朋友在海防路租了一个两居户的房子,离办公室只有3站路,所以交通费总体而言还算便宜。她跟室友合请了一个钟点工,所以每周也能吃上几顿家常饭。此外,大部分的晚饭还是在饭馆解决,偶尔买瓶红酒喝喝,也不是太贵的那种。
在李阳菲的账目表里,花费最多的项目还是食品酒水和日常支出。日常支出里面,包括了支付给阿姨的费用,跟室友平摊的水电煤和网费,自己每月的通讯费等。她对通胀最强烈的感觉来自于水果的涨价,这是她的一个相对固定的支出,2010年比2009年每月平均要多支出100多元。
还有房租。海防路的房子每月房租一开始时她支付1400元,1年后涨到1600元。这个价格维持了一年多。这个月,她和室友打算换房,各方比较之后,在相隔不远的地方租了个稍大的两室一厅,但每月的房租已经涨到了2600元,涨幅超过60%。
2005年底,王姣姣和丈夫两人还清了所有贷款,成为“有房有车无债”一族,家里的财政大权也从丈夫手里移交到她这儿,她开始为家庭记账。
她保持了4年的记账习惯:白天花了钱,晚上回家就记一笔。来不及把每一笔琐碎的花费都记到账本上去,那么原则就是“超过100元就一定要记,不超过的,想得起来就记”——目的无非是看看一整年的总体花销情况。
每到年末,她就拿出账本做一番统计。因为平时记得凌乱,年底的工作量还不小。2010年开始,她不再继续细致地记账(除了伙食费和一些比较大的支出),因为时间久了,自己变得对花销很敏感,即使不用纸笔记下来,心里也有数。
对于通胀,她在“吃”一项上感受最深。2009年的时候,在家做一顿饭,花35元买食材一定够了,现在每顿要超过40元。前一阵,市面上没有低于每斤4元的蔬菜,现在价格稍微降了点,但也绝对没有每斤低于2元的蔬菜。这让她越来越不情愿在家做饭,一家三口出去吃的频率大幅增加。这样省了不少事,不过又是一笔开销。
这几年,王姣姣和丈夫的总收入每年上涨20%左右,交通费、通信费都有补贴。对于目前的物价状况,她觉得能承受得起,但不得不做些长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