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财经评论

纠结于通胀、热钱与“池子”股市将走向何方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阎 岳
2010年11月16日07:59

  “11·12”大跌让人们陷入恐慌之中。经过周末的调整,大家渐渐从恐慌中走出来。人们戏谑地说,这个跌幅仅在历史中排名第17位。

  那么,是什么造成的“11·12”大跌呢?我说,纠结于通胀、热钱和“池子”的股市,辅之以印花税传言和前期获利盘的套现,出现“11·12”走势就是市场的必然。先来说说通胀、热钱和“池子”与股市吧。

  通胀走在5%临界点的边缘。已经把通胀作为头号“大敌”的央行一月内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先后出台,其政策指向就是通过调节流动性进而实现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货币政策做出这种调整的理由就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已圆满完成使命,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趋稳以及通胀情况日益严峻的形势下,货币政策的目标、取向有必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但货币政策调整对股市的影响有多大呢?从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情况看,在股市行情“势”已做成的情况下,任何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只会对其产生些微影响,只有在国民经济运行出现新情况和这些政策工具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动摇其根本。股市上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即温和通胀有利于市场行情向纵深发展。

  把热钱放进“池子”里。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应对热钱的“池子”理论。他说,要把热钱圈进“池子”,待“热钱”要撤退时,再从“池子”放它走。

  很多人认为这个“池子”就是指股市,他们也认为“11·12”大跌与此有关。但央行高官对于“池子”的理解却并非如此。

  11月12日晚间,央行副行长马德伦首度解读了“池子”概念,他称,“周小川行长所提的池子是一系列政策组合。”按照这一解释,“池子”既包括对流入资本的外汇管理(前不久外管局刚发布对流入资本的管制政策),也包括存款准备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此看来,“池子”只是针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而采取的管理外部资本流入的一种手段,也是应对输入性通胀和抑制国内通胀因素的一些措施。

  总之,“池子”并非为股市而设,只是会间接地或多或少影响之。

  对于股市今后的走势,我们可以对照历史上的“5·30”。其时,上证指数3个月上涨1580点,涨幅58%,深成指涨6600点,涨幅85%,与当时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相映照。而下跌原因是财政部宣布上调印花税和央行加息。“5·30”的结果是指数经过两个月调整后继续向上,最终上证指数在10月15日涨至6124点历史新高。

  “11·12”大跌前,上证指数累计涨幅也达到37%。深成指涨幅55%,国民经济运行也扭转了增速下滑的趋势,转而实现稳步向上。本次下跌原因是市场传闻将上涨印花税,同时存在较强的加息预期。

  对比之后,我们发现,“11·12”和“5·30”形成的条件有些相似。

  因此,在短期内,市场仍将纠结于热钱、通胀、池子这三个因素中。当前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只要国民经济运行遵循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且“调结构、转方式”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行,谁又能说股市不会超越“5·30”之后创造的历史高点呢?

(责任编辑:王德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