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新书评

被遮蔽的“国家记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苏娅
2010年11月11日12:09

  今年2月的事。民间抗日战争历史研究者章东磐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翻阅二战时期中缅印战场的照片时,一幅士兵拿着枪械、隐匿在草丛中伪装的照片,曾让他“有落泪的冲动”。这张摄于1943年3月中缅印战区的小照,“让我感到一种如在现场、直面死亡的战栗和痛楚,我从未想过60多年前,在美国摄影师的镜头里,他们是那样看待中国军人的,那么无畏、自信,绝不输于那个时代任何战场任何国家手持任何现代化枪械的军人。”章东磐说。

  这张象征意味极强的历史照片,很自然地成为章东磐日后主编的《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一书的封面。编入此书的500张照片,由复制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23000张照片精选而出,以一页一图形式排版,每幅图片附有译自原始图片的中文说明,详细说明了照片拍摄的地点、图中人物、事件及拍摄者姓名、身份,内容涉及中国抗日远征军训练作战、美军提供给中国军队的武器及后勤装备、战时生活百态等。其中也包括日寇大轰炸、美国飞虎队、收复腾冲的血战等战争场面。

  “当我得知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着这些照片的时候,直觉是把它们全部复制回来,我无法做出合理的选择,只能用笨办法——做到周到。”谈论抗战历史,章东磐言语恳切。他自比“历史的兽医”,有条件做一些资料收集和研究的工作,但真正的“国家记忆”的修复,有待专业的历史研究者的参与。

  “全数复制回来”

  章东磐热心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近年来奔走于滇西战场遗址,寻访抗战老兵,他说,史料的获得有时得看运气,但你必须一直在这条路上“撞”。

  2006年秋天,朋友牛子到美国拍摄《寻找少校》,得到美国中缅印战场总指挥史迪威外孙伊斯特·布鲁克上校的帮助。伊斯特给美国国防部档案馆打电话,说中国人还记得我们战死在他们土地上的军人,获特批把只能给亲属看的美军阵亡档案提供给中国的研究者。此后,牛子得知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着2万多幅美国通信兵第164照相连拍摄于上世纪40年代的抗战照片和100多个小时的录影资料。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章东磐真有种“撞大运”般难以言表的兴奋,当即决定筹措资金、组织人力把这些资料全数复制回来。

  2009年底,4个朋友慷慨解囊,每人出资十万元,章东磐召集了对这次复制行动有兴趣的7个朋友,前往华盛顿。旧金山邮差唐亨蔚(Don Henvick)慷慨地给予帮助,在华盛顿为复制小组找到了称心的居所,又热心地做每一天工作前的索引准备工作。

  而另一位美国志愿者罗伯特·安德森(Robert Anderson),是位教师,十年前罗伯特在云南开始研究中国二战历史,那时他仅仅知道“飞虎队”和“滇缅公路”几个模糊的名词。凭借自己的研究经验,罗伯特常能神奇地搜索出照相兵作品之外的中国战场影像。

  在章东磐看来,美国人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兴趣大多出于对家族历史的探究热情:唐亨蔚的岳父曾参与缅甸作战,罗伯特的舅公曾是俗称为“梅里尔的抢夺者”5307部队的一名上等兵,“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更多是家族式的,非常私人化,而作为宏大历史的国家记忆,他们有专业的部门和人员研究和保存。”

  2010年的2月,华盛顿下了这个冬天最大的一场雪,7人复制小组成员有商人、警察、幼儿园教师,每天9点准时出现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国家档案馆通常一周有两个晚上开放到9点,其余时间则下午5点就结束一天的活计。进入档案馆的程序繁琐但是清晰,需要阅读和签订的查看、使用档案的细则细到手套的使用和研究人员所有的行为受监控等等不一而足,一旦获得“研究员”证件,进入档案馆后研究所耗损的铅笔、纸张、电力等等则一律免费。

  复制小组带去三部精良复印机,与来自德国的研究者的设备形成强烈反差,“德国人每复印一张照片,总要环视四周,辅以歉然的微笑,因为他的机器会发出很大的噪音。”如此堪称愉快的研究经历,却每每被苦难沉重历史画面冲击,在研究者心里留下痛楚与恍然。

  不忘历史是为爱

  这些原始影像,以当时的新闻简报的形式集纳收藏,常常是战争的惨烈场面和美国本土的选美、赛车的图片形成极大的视觉反差。而另一种失衡,来自时间的考量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性:在中缅印战场,中美是盟友,接着是国共内战的影像,然后是朝鲜战场上美军押着志愿军战俘的影像,再接下来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如此,政治风云的剧烈变幻和意识形态的强烈对抗,终至一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最辉煌的战场被历史遗忘。

  章东磐称,前几年,在怒江边作调查,寻找梅姆瑞少校的埋葬地点,江边一个老人说,1946年美国军队用直升机将梅姆瑞少校的遗骨迁回了美国。“我当时连笔记都没有做,心想——听他瞎扯。那时我认为,朝鲜战争的时候,直升机才被用在战场上。而这次在美国复制照片,我们看到了1945年装备给第14航空队军用的直升机。我这才想起怒江边上的老人说的是对的。当时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编的,没有想想他如果没见过直升机,怎么想得出编这个词?”

  犹如历史的切片,每张照片的拍摄者都曾努力记录现实,向未来的人敞开尽可能多的历史细节:12岁的云南孩子李乐贝正在跟高大的美军同行夸耀自己手里的汤姆式冲锋枪如何好用,而背面的文字说明指出“他已经是入伍一年的老兵,曾经向日军投掷了两箱手榴弹”,13岁的李占宏满身挂着军用水壶和背包,对镜头微笑着用大拇指比出“好”的手势,另一幅照片里,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坐在一大堆炸药面前,用手往丝绸袋里填充炸药粉末,“这些无畏的孩子根本还不懂什么叫死亡,还有什么比看着孩子为一个民族送死更惨的事?我们不忘记历史,并不是要激发仇恨,反而是要压制我们的恨,激发深沉的爱。”章东磐说。

(责任编辑:王德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