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非新闻文章

中国的学术欺骗:复制而来的成功

2010年07月24日14:27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经常强调鼓励创新的必要性。他明确指出:为了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竞争力,中国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从依靠劳动密集型生产经济向开发、创新产品以及其他先进技术等知识型经济转变。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至少不止是因为国内充斥着不切实际的理论和学术上的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坏名声。中国和西方的学者都认为,国内的欺骗依然泛滥:从数据造假到学历撒谎,从考试作弊到大量剽窃,不正当的学术行为影响广泛。

  近期最出名的例子当属唐骏,这位非常出名的总裁依靠自身努力取得了成功,并著有畅销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他最近被指责谎称自己在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唐骏回应称是出版社校对不严导致的错误,实际上他的学位是在另外一家学校,西太平洋大学(译注:著名的野鸡学校,博士文凭2595美元)获得的。

  其他的例子比如著名的中国学者被指抄袭,促使监管当局介入调查。一位西方学者讲述了此前发生的一件事:一项社会科学项目在将调查数据采集外包给中国公司后,发现调查问卷仅仅是由该公司研究员自己填写的,这些虚假数据使项目研究受到影响。1

  这些缺乏诚信的行为不仅是中国存在,但是缺乏各领域专家互相评审机制、激励政策的错误指引和缺乏对学术行为的监督,都导致了欺骗行为更加普遍。纽约州立大学的社会学专家曹聪(音译)博士介绍说,中国有时候过于敏感,学术界期望通过著作出版的数量,而非质量来体现学术先进性。因此奖励的评选并为考虑学术的严谨性。即便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也是如此,他们很少会因为学术欺骗而被处罚,这给后辈树立了“正派”的榜样。

  学术界的不当行为影响甚为广泛。宾州州立大学的Denis Fred Simon评论道,日益增多的欺骗行为“将导致对整个中国科学界信誉的质疑,从而对相关中国产品的安全性和中国公布信息的可靠性带来负面影响。”

  在实践上,外国的科学家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影响,因为他们担心受到丑闻的牵连。今年早些时候,一本国际科学杂志发现来自中国的70篇关于水晶结构的论文造假,此后英国医学期刊呼吁中国政府“加强在学术诚信上的领导”。到目前为止,所采取的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科学家撒谎的根源。

  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在国外申请学校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招生机构对来自中国的申请普遍有着近乎完美的考试成绩和毫不吝惜溢美之词的教授推荐函产生了质疑。这导致天资聪颖的学生可能因为普遍的造假怀疑而被拒绝。好在至少外部世界对中国学术诚信的日益完善能有所帮助。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国外取得学历回国任职,逐步建立的信息网络将帮助外部世界审核申请者的资质。(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创新,但这将使中国收益。

   (消息来源:译言 翻译:工兵)

(责任编辑:李蕴贤)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