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每日网论

民间“炫富”:拔一毛而利天下

来源:东北网 作者:秦嘉
2010年07月19日11:30

  东莞富豪刘伯权以私家直升机、汽艇追贼之后,有不少舆论称他有“炫富”之嫌。中国向来有“财不外露”的低调传统,似乎“炫富”就是个特别不应该的事儿。就事论事,追贼本来就是十万火急,当然是手上有什么就用什么,这跟“炫富”不是一回事儿。再说,这位企业家在当地拥有直升机和游艇,也不是什么隐藏了许久的大新闻。外界也不能用“炫富”这个帽子打击见义勇为的积极性。

  真正的“炫富”也不是这般炫法。中国王权政治历程中,大富大贵不是指高墙深院三妻四妾花天酒地,所谓“四海之内,皆为王土,率土之滨,皆为王臣”,这就是说,有钱的永远是朝廷,是皇上。朝廷炫富,那真是令民间望尘莫及。跟汉文帝私交甚笃的邓通,人们常常拿他来比喻有钱人,即“邓通之财”。文帝能把铸钱的铜山赐他,我们见过现在有私人拥有造币厂吗?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国内文化遗产,基本就是历代朝廷炫富的结果。比如兵马俑、大运河、颐和园、长城、故宫等。哪个不是穷举国之力为之?颐和园原先是被毁了的,慈禧重修了一次,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可说是内外交困,这不影响人家在颐和园看戏。南京的阳山碑材,一块碑四十多米高,根本无法运到城里竖起来,现在还在那里躺着。朝廷炫富,有个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劳民伤财。

  中国劳动人民的体力价值向来都很低,徭役还是不用付工钱的。每当有这样的大工程,全国人民就干两件事:一半人给另一半人做饭。而中国民间却是向来缺钱的。易子而食、插标卖身的故事史不绝书。民间的富人要么是官宦世家,要么是军功赐封,老老实实做生意发了财的,没有几例。即便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我们从《三言二拍》里看到情况是,都是低买高卖的小本生意,就是个辛苦钱。

  真正靠做生意发大财的胡雪岩、沈万山等人,那都是官商勾结才赚出来的。民间没有钱,很难形成稳定的中产阶层,也就很难向现代型社会过渡。改革开放,政策是鼓励大家赚钱的,至于现实状况让赚钱变得很难,那是另一个问题。比如层层敲诈的行政审批、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让做生意的显性和隐性成本都很高,所以真正不靠爹娘不靠祖上而成功的生意人并没有多少。

  民间炫富的例子不是没有。民国时代,海上闻人杜月笙搞各种NGO救了不少人的命。他担任各种各样的董事长、会长、常务董事、校董达六七十个。今天上海的复旦大学、交大等学校,当初都曾受惠杜月笙不少。人家动辄就给学校捐个大楼,要么要出个几万块校点几套古书,要么买几千条枪来抗日。前年义乌有个生意人,天天给乞丐施粥,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谁料被叫停了。

  总之,从历史上看,炫富的朝廷,后来都没什么好下场。藏富于民的意义远远高于藏富于官。共同富裕的意思不是说让国家和老百姓一起有钱,而是说让老百姓都有钱。老百姓有钱了,国家才会有钱。与这句话相类似的是胡适说的,每个人都自由,才有国家的自由。因为内需才是最重要的。要是什么高房价高物价压得老百姓不敢花钱,这个国家的经济肯定是面临转型和腾笼换鸟的时刻。我们老说美国有钱,其实美国政府穷的一塌糊涂,但是老百姓有钱,政府才不会担心经济问题。

  我们是一个喜欢高大全的民族。动辄就当世第一,最高的最大的最雄伟的建筑最豪华的场馆都在我们这里。这是政府有钱的结果,若干年后也会成为文物,但百姓进去还要五十块的门票。但我们对此从来都是由衷赞美,没有想到如果让百姓有些闲钱,就不必用衬衣袜子换飞机了。一句话,我们不要担心民间有钱,民间有钱是大好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等政府穷了,百姓富了,国家才有希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Hengxiaoji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