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每日网论

海外学者们,请不要滥用学术权威!

来源:中青网 作者:皮柯
2010年07月12日11:29

  闹得纷纷扰的汪晖“剽窃事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由媒体舆论的报道演变为学界内部对这一事件的关切与具体行动。7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汪丁丁、郑也夫、张鸣等63位国内外学者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对汪晖事件进行调查,给予学界一个正式的澄清与交代。但就在两天之后,哥伦比亚大学的刘禾教授征集了海外学界80多位学者的签名信,呈递给清华大学,认为汪晖不存在剽窃情节,且将这件事情归结于媒体对大学的攻击。

  就在两天之内,我们突然看到两个“学界”平地而起,这不禁让学院外的人士纳闷,为何一个涉嫌学术剽窃的事件,会引发学术界如此迥异不同的态度?今日学术圈怎么会演变成如此分裂的格局?

    如果细细观察这两封公开信的签名人,《中国青年报》上的公开信,签名的学者大多是本土学者,海外学者不多,且多是华裔人士,而刘禾教授所召集的公开信,则大多数是研究东亚的西洋人士,但是另外还有一些不识中文的外国大牌教授,如鼎鼎大名的詹明信和齐泽克。这次汪晖事件所涉及的相关著作,如《反抗绝望》、《中国现代思想的兴起》,要么从未翻译成英文,要么尚在翻译过程中,这些看上去显然是这个领域的“局外人”为何也加入这场论争,背后无疑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进一步说,《中国青年报》所刊登的公开信,其最终诉求是要求清华大学成立一个独立的学术调查委员会,来对汪晖涉及到“剽窃嫌疑”的著作进行独立审查,并没有对汪晖进行有罪推定。但是第二份公开信却直言汪晖并无剽窃情节,只将几篇辩护文章作为汪晖“身世清白”的铁证,甚至说,“我们之中有许多中国研究和亚洲专家。我们可以证明汪教授的学术诚信以及他在国际亚洲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个逻辑好比就是,因为这个人是以前没被发现是“小偷”,所以他永远不可能是“小偷”,而且因为他拥有如此的学术地位,所以任何指责他剽窃的指控都是不对的。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就连不明就里的人也会看出破绽,这分明是一份“不顾黑白,只要立场”的宣言,这些在海外“有头有脸”的学者们,为何会枉顾学术界通行无阻的“求真”原则,发出这样一封含糊其辞、意气用事的公开声明,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当年克林顿犯下“拉链门”事件,尽管位高权重,仍然不得不接受独立检察官的独立调查,汪晖就算是“儒林领袖”,又拥有什么特权足以让他免于涉嫌违反学术规则的调查呢?而且“调查”的目标只是为了澄清,汪晖先生当初大言炎炎:“此事留待学术界去澄清。”如今有学者呼吁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来加以澄清,而刘禾及其许多可能“不明真相”的欧美学者,不仅对这样的独立调查嗤之以鼻,而且还单方面宣布汪晖无辜,似乎只要挟海外学界之名,便可充任中国学术界的“大法官”,岂不可笑!

  对于国内这些汲汲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校长们,看到这样一封堆满世界名校名录与“国际知名学者”名单的公开信,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两股战战、不知所措,毕竟相比当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今日中国的底气似乎增加不少,但是对于今日国内大学而言,许多华人学者“挟洋以自重”的习气却与日俱增,甚至认为可以超越后进国家的学术基本规则,这无疑让我联想起左派学者常常指责美国的外交政策:国内一套,国外又是一套!

  这么一份写满欧美学者(包括华裔)名单的公开信,读起来感觉是来自学术先进国对落后的“第三世界”的一份“照会”,里面不谈学术规范何以达成,调查程序何以公正,反而是以立场替代事实的探究,设想美国学界发生此等事件,他们是否会以如此的口吻去谈论学术问题呢?这些名校的“名”学者们,请不要滥用学术权威!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Hengxiaoji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