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汪晖事件:请母校莫忘校训

来源:新京报 作者:袁周
2010年07月08日07:53

  无论是还汪晖教授以清白,还清华园以清白,都应讨论“汪晖抄袭”的说法是否成立。

  7月7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数十名学者就清华教授汪晖涉嫌剽窃发表公开信》,在公开信中,学者们联名要求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迅速答复,履行职责。

  公开信说,汪晖涉嫌剽窃事件发生距今已3个月,其间不断有学者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但是至今未见回应。汪晖对上述批评迄今也没有任何回应,但他曾表态,希望能由学术界内部来解决。

  那么,在汪晖事件上,曾给他颁发博士学位的中国社科院,他目前担任教职的清华大学,为什么不接招?这起被海内外学界共同关注的事件,如果社科院和清华大学一味采取“拖”字诀,则不仅是对汪晖的不负责,更不利于澄清这一争议,还会使目前莫衷一是的状态更加混乱,走向恶性循环。

  笔者也曾在清华园就读,而每一位清华学子,都不会忘记在清华园上的第一课,那就是聆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并以此为终生恪守的座右铭。这个校训,当然不只是用来“训”清华学子的,也是用来“训”清华师长的。所以,在这样的第一课上,施训者和受训者都共同承诺遵守之。

  这个校训,来源于《周易》: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谓“自强不息”,意思是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所谓厚德载物,则是说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民国时期,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梁启超,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

  笔者深爱清华园,深爱清华园里的每一位师长,也正因这种深爱,而更希望他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玉立,品格高洁。所以,无论是还汪晖教授以清白,还清华园以清白,还学术争论以公开、公正,都应该像易中天所说,根据《著作权法》和国际学术惯例,讨论“汪晖抄袭”的说法是否成立。

  如果在这起事件上一直“拖”下去,则不但清华校训受辱,清华园也将蒙羞。所以,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吁请母校莫忘校训,立即启动相关调查。

(责任编辑:王德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