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用网络举报上级的官员落马是否有潜规则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杨涛
2010年07月06日10:09

    最近,继郑筱萸之后,身为药监局副局长的张敬礼成了药监系统被“双规”的又一高官。不过,张敬礼的出事却是有些蹊跷。出事前,一篇网上盛传的帖子以报料的方式,将矛头直接指向国家药监局最高领导,指责国家药监局高层涉嫌任人唯亲等。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网上有很多关于药监局内部的信息,而这些消息只有内部才能知道。为何发布于网上,后来经过查IP地址发现是张敬礼指派他的秘书发布的,然后就开始调查此事。”(《民主与法制时报》7月5日) 

    网络举报通常被认为是公民的反腐败的工具,因为公民相对于官员来是弱者,在官方系统的举报中,他们的举报往往不是石沉大海就是遭受打击报复。不过,现在似乎有一种趋势,官员之间内斗,官员举报上级也向公民“偷艺”,拿起网络举报这个工具来。除了张敬礼外,佛山市高明区副区长梁瑞强也在网上发帖,称高明区区委书记马亮照位于家中被盗,被盗物品含“港币460多万元、价值70多万元的哈苏牌照相机一台、价值约1.2万元的惠普手提电脑一台,合共500多万元”,之后又发帖称马亮照私设小金库和工程招标涉嫌腐败。 

    从好的方面讲,官员利用网络来举报上级,或者搞内斗,说明网络在今天反腐败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诸多网络举报成功的反腐败事件表明,目前官方不仅从纪委、检察机关的正式渠道来接受举报,而特别关注网络,关注网络舆论,从网络上获取腐败的信息。所以,官员从中受到鼓励,也利用起网络来。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官员也只能依靠网络举报,正说明我们官方的举报渠道的路径之难、之艰险。正因为官员知道自己要举报上级,通过正规的渠道很难引起上上级的关注,很难启动调查程序,甚至会遭致上级的报复,也就只能通过网络举报引发社会关注来启动调查程序。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网络举报已经成为官员之间内斗的工具,官员自身屁股上有屎,不敢公开地向纪委、检察机关举报,就只好匿名在网络举报上级。张敬礼举报国家药监局最高领导,自身问题不少,涉嫌收受强生企业的贿赂;而梁瑞强举报书记,自身也涉嫌收受贿赂。 

    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利用网络举报的官员同样与公民一样遭受有关部门的“跨省追捕”。我们知道,网络举报虽然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背后是官员对于举报的反弹也同样很大。王帅网络举报河南灵宝市政府违法征地,被以“诽谤罪”跨省追捕,而内蒙古吴保全也因为网上发帖批评政府违法征地被两次“跨省追捕”。 张敬礼和梁瑞强两位高官的网上匿名举报上级结果是,上级纹丝不动,但是,他们却率先倒下。张敬礼和梁瑞强的倒台,当然是罪有应得,人们也可以欢呼官场“黑吃黑”没有好结果。但问题在于,为何纪委、检察机关不首先查查他们的举报对象,这些被举报的上级倒底有无任人唯亲或者腐败行为,纪委反而迫不及待地先追查谁在网络谁在网络上发帖举报他们的上级呢? 

    利用网络举报上级或者搞内斗的官员纷纷先落马,是不是意味着在我们一些地方,存在着我们所不知的官场“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就是官员腐不腐败不要紧,但重要是要维护官场的团结与稳定。公民举报官员后,常常遭受跨省追捕,甚至被举报的官员被查处落马了,仍然要报复该公民,因为公民破坏了官场的稳定。如果官员举报上级特别是在网络上将上级的丑事公之于众,这更是破坏了官场的稳定和和谐,身为官场一员不维护官场声誉,反而将官场的矛盾向社会公布,影响到官场整体的声誉,不先抓这种网络举报的官员治罪,不足以平官愤。更何况,当今的官场,仍然是“弱肉强吃”的官场,大腐败可以反小腐败,但小腐败要反大腐败,要想举报扳倒大腐败,何其难啊! 

(责任编辑:pengfeicha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