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时政评论

请别将地震预测引入“歧途”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唐学鹏
2010年05月14日08:01

    近日,北京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主任邢成起指出,“地震不可测”和“近期无震”是不矛盾。邢成起表示,从科学发展水平看,临震的精确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地震预测是全人类的难题,同时,他强调了地震谣言的危害性,“地震部门可以否定地震谣言”。

    坦率地说,该专家的逻辑让人感到非常迷惑。他的意思是,尽管地震预测是不可能的,但地震局有把握确定“不会发生地震”,但是人们清晰地记忆,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之前,地震部门非常明确地表示, “不会存在7级以上强震”的判断。地震是一个“两元选项”:发生或者不发生。既然,地震部门能够自信满满地宣布“不会发生地震”,那么在他们不够自信的地方,那该区域基本上就应当可以确定“可以发生地震”,这岂不是意味着地震部门能够预测地震?这同全人类的难题是否有矛盾?

    1997年3月,地震学者Geller等3人在《科学》杂志上石破天惊地发表《地震无法预测》一文,观点令人沮丧,但真理不容辩驳。Geller的文章几乎是对中国长期以来“群防群测、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人民战争式”地震预测的摧毁性打击,也是剥离掉中国无数官方民间“神汉般”地震预测大师真面目的武器。他的主要论点是:“地震前兆都不可靠,前兆现象基本上是回顾性的,缺乏严格的论证”,而且受到各种介质的干扰,分离这些干扰几乎是不可能的。

    Geller 的文章隐含着对地震神汉的藐视。神汉们大肆发布各种预测,尽管绝大部分没有“命中”,但长期坚持不懈的预测总有“几款”命中,并叫嚷着预测出来地震。所以在汶川大地震之前,几乎地震部门没有提供任何有说服力的异常,不过,地震发生之后,无数人都宣称曾预测出地震,并“痛心疾首”。

    更重要的是,“物理实质决定了准确预报不可能”。由于地震过程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非线性依赖性,即使对地震的物理机制有了完善的认识,对地震也可能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报。地震发生在人们不可及的深度处的很小的体积内,而在较大范围内的地震有指数定律分布,这意味很小的体积总是到处都是,并可长为很大体积。谁也不清楚“哪一块小体积”是最危险的。地球内部物理性质有别,孕震过程出其不意……另外一本著名的期刊《自然》表示,对单个地震进行准确性预测并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实施撤离计划,是不可能任务。

    所以,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根本得不出地震部门“无法预测地震、但可以预测地震不发生”这样的结论,如果地震部门是一个科技单位,那么我们对其承担“维稳”和“止谣”功能感到惊诧,因为只有不同的角色“混搭”才会制造出奇异的言论。实际上,“地震无法预测” 意味着地震局无法预测天灾,且任何民间机构和“大仙”也无法预测,如果在目前阶段普及这种纯粹的不可知论,反而能造成民众预期的一致,就好象一个人出门面对车祸的风险一样,它转换成一个微弱的概率事件,于是他不会每天担心“今天我会不会被撞死”这类的恐慌。但为了承担“维稳、止谣”,有关部门不惜前后矛盾,反而因小失大。

    最新的地震预测进展是2009年12月3日《自然》网站上发表南加州大学大学研究者Schorlemmer的“统计地震学两大基本定律对应力的共同依赖”一文。Schorlemmer发布了一个新的、令人兴奋的地震预报模型,该模型不能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但它能对未来地震的大小和位置产生一个合理的估计。这其实强化了正确的思路:不是预测地震而是防御地震。

    最新的研究如果能大致确定未来地震的大小和位置,那么就可以为该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城乡规划)、住房防震级别、地震紧急灾难预案、救灾援助系统和物资储备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从而布置有效率的“分级分层”的防护体系,最终确立开放式的全国防震减灾体系,不要将注意力和资源过度放在“临震预报”上。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pengfeicha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