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到社会福利院或敬老院做志愿服务,陪老人聊天解闷,缓解独居老人们的寂寥,本是好事。但最近,佛山市福利院的老人们却因此而烦恼不已。每到周末,有时一天要来五六批志愿者,为了接待他们,老人们都感到身心疲惫。(《广州日报》5月4日)
爱心珍贵,有爱心的人让人敬佩,爱心让这个世界充满温馨。不过,爱心人士献爱心的时候,应该注重让爱心的传递从心到心,避免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内容——向对方献出的是对方最需要的帮助。
福利院的确是个特别需要爱心服务的地方,如果天天都能够迎来爱心人士的爱心行动,那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问题是,如今的情况常常是平日里门前冷落车马稀,而到了周末以及节假日,就一下子门庭若市,最多一天可以迎来十几批,一位老人不得不“被服务”若干次。一个小小的福利院,空间极其有限,怎么容得下如此的爱心?这样一来,实在就是对爱心的浪费,同时,对于那些接受者来说,也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爱心成了烦心。
究其原因,有客观的部分,爱心人士都不是专业的,都有自己的工作,要找业余时间才能来开展爱心活动。于是,人们往往在周末与节假日成堆涌来。但是,显然还有别的更重要的原因,一些人的爱心行动并非是发自内心,而是不得不做的工作,不是内心的需要,而是别的一种需要,是一种任务。于是,完成任务,走过场也就在所难免。
当爱心行动成为一道社会里亮丽的风景时,又出现了爱心让人烦心的不和谐音,这就提醒爱心人士,要注意提高爱心的质量,让自己所传送的爱心,真正温暖对方的心灵,而不是给对方造成烦心,那样,就太可惜了。
应该如何来做呢?一方面要去发现需要爱心帮助的地方与人群,只要有心去发现,实在是太容易找到需要帮助的对象了,这个社会需要爱心帮助的人很多很多,不要将范围局限在福利院,这就可以为爱心的施展找到无限的空间;另一方面,应该仔细研究对方的实际需要,爱心帮助是可以多种多样的,而关键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雪中送炭,而不能变成倒垃圾,只要自己有心去献爱心,相信所有的爱心形式都可以给人帮助,带给人快乐与温暖。要做到此,还是需要努力去发现。
既然选择了向社会贡献爱心,就让这种行动成为真正的春风春雨,给社会无限的美好记忆。
延伸阅读:福利院老人不是献爱心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