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外来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说,自己想都不敢想买房的事。有人惊呼,胡小燕大小也算个名人,连她都买不起房,有点说不过去。
在我看来,胡小燕买不起房其实很正常。胡小燕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她是全国人大代表。可是,人大代表只是一项政治权利,意味着可以代表自己所属的群体参政议政,并不享有行政级别,也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因此,胡小燕作为人大代表,手中有权——代表本群体发言的话语权,有名——手机被求助电话打爆机,但却无钱——跟经济实力高低并无关系。否则,人大代表岂不是成了富人俱乐部?
而且,胡小燕代表着2亿多外来工,她是外来工中的一分子,和其他外来工一样,也是拿着不高的薪水在工厂打工,在城市里寻觅自己的梦想。从这个角度看,她买不起房,正是她所代表的外来工群体在城市里难觅容身之所、难圆市民梦的真实写照。
胡小燕和丈夫如今的“小窝”和其他工人一样,是十几平方米的宿舍。她希望政府能建外来工社区,提供 20多平方米左右的政策性公寓房,均价在1000~20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这一设想真能实现,无疑会有许多打工多年、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外来工能在当地买房子,朝“市民化”大大迈进。
房子不等于家,但却是家庭生活的必要硬件。让外来工住有所居,是让他们享有市民待遇、安定下来的最基本条件。在我看来,哪怕不是“有住房”,而只是“有房住”,让他们能租住在政府提供的政策性公寓房里,可以把孩子接来身边接受教育,可以体面而且有尊严地在城市生活,就可以结束他们在城乡之间漂泊的候鸟生活,真正在自己工作了多年的城市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