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1个省(区、市)7402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市民有哪些困难?调查中,61.3%的人选择生活成本太高,这第一难居然不是户口,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其次,54.5%的人认为他们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福利;53.9%的人认为居无定所,住房问题难解决,这是第三难。(《中国青年报》2月9日)
弃户口而择生活成本,这既是新生代农民工委身城市的现实理性,也是一种迫于现实户籍坚冰的无奈。作为收入并不丰厚的农民工,虽被挂上“新生代”的华丽头衔,也有一些城市每年拿出个位数的户口指标用以奖励优秀农民工,但并未能改变户口高不可攀的总体现实。
生活成本太高或许可解读成农民工对物质丰足的渴盼,低成本生活当然可以满足更多物质需求,也可以用余钱来补偿因户口壁垒形成的种种等级差距。况且,如果能有更为充足的资金投资,或许还可摇身一变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在这个全民招商的时代,许多地方别说是几个户口,许多常人跑断腿也难以办成的烦心事,往往也会在地方招商的激情下,罕见地高效率地一揽子解决。
户口久为公众所诟病,既因城乡二元壁垒导致城乡非均衡式发展,差距日益拉大问题,更因户口限制了公民迁徙自由。回想过去那个户口政策壁垒森严的时代,即便有些收入,又有几人能够实现城里人的梦想?
也许应该看到户籍改革的努力,但就许多地方来看,其所做的户改努力,更多地倾向于将户口简单地货币化或者利益化。无论是前面提到的招商引资户口大派送,还是各地方兴未艾的购房与户口政策捆绑,抑或借助户籍迁徙变相搭车收费,无不像是将过去的户口坚冰,变相置换成各种利益。虽然从远期看要承担户口迁入者的社会福利与公共设施等责任,但这种利益交换式的准入政策更似一本万利,根本就不可能是亏本买卖。
事实上,户口货币化、利益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一些重要城市早就存有一个户口地下黑市,明码标价,尽管价格不菲,公众仍趋之若鹜。也正是这种过于直白的金钱交易,给违法者以可乘之机,上当者既有平头百姓,也有那些知名人物。至于地方政府到底从这些所谓的户籍改革政策中收获多少真金白银,恐怕只能任由公众肆意想象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城市化是我国走向富裕社会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但城市化不应源于当下这类从矬子中拔将军式的利益选拔赛,而应成为社会制度进步的公平杠杆。从这一角度上讲,要消除二元户籍政策的存在社会根基,附加于户口之上的种种利益差别化待遇必须首先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