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强迫上海市民统一吃碘盐了”!上海市政协委员周炜在1月25日的该市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在最近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妇联、上海市人大代表钱翊梁、厉明等都提交了增加无碘盐供应的议案或提案。上海的无碘盐为何难以买到?在上海这样的沿海地区,“一刀切”推广加碘盐是否科学?(2010年1月26日《人民日报》)
“一刀切”推广加碘盐,显然是不科学的。在沿海地区,由于海产品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摄取的碘已不少,如果长期还食用加碘盐,就会碘过量。而国际上公认的碘研究成果显示,碘摄入过量是患甲状腺疾病的一个重要诱因。据上海市人大代表柏万青反映,某市级机关体检时发现,女性被检查者中患有甲状腺疾病的达到了49%。这难道不与长期食用加碘盐有关?我和妻子现在都生活在沿海城市,妻子在家乡江西工作时,身体一直很好,但来到这个沿海城市工作几年,便得了甲状腺疾病,医生告诉她病因是摄碘过量,禁加碘盐、忌海鲜。可在市场上买不到无碘盐,还得托朋友去盐场去买。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会主任周炜,说无碘盐之稀缺,导致朋友间甚至将它作为礼物相送,也就并不奇怪。
上海市人大代表委员提交了增加无碘盐供应的议案或提案,这是关注民生,也是对民众疾苦的关切。在许多不缺碘的地区,尤其是海产品含碘丰富的沿海地区,不少居民深受“一刀切”食用碘盐其害。据新华社电,内分泌学专家、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滕卫平针对“碘营养”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研,结果证明:目前,大多数中国人不是缺碘,而是碘过量,并且由此引发甲状腺疾病增加。监测结果也同时表明,1999年我国居民尿液中的碘含量已达到306微克/升,超过了国际标准300微克/升的“警戒线”。2002年美国著名的医学杂志《美国内分泌代谢杂志》也发表了类似的文章,认为碘摄入量的增加会导致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和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的增加。2009年10月26日《健康时报》报道说,由于婴幼儿食品中加了碘盐,父母又给孩子喂食海带、紫菜等高碘食品,结果在体检时发现,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有15%—20%的人尿碘超标。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就会引发甲状腺肿、儿童甲亢等疾病。甲亢还给一些年轻的女子,带来了无穷的烦恼,有的瘦骨嶙峋,有的突眼,不仅影响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影响她们的形象。本来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突眼却让她不敢走出家门,不敢谈恋爱。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食盐加碘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欧洲多数的国家居民都自愿食用碘盐,丹麦更是立法禁止碘盐,但是欧洲至今还有32个国家属于碘缺乏地区,所以欧洲是目前国际上碘摄入量最低的地区之一。
“一刀切”推广加碘盐并不是上海一个地方,全国都是如此。加碘盐和无碘盐同进入市场,让消费者自由选择的呼吁是日渐高涨,但为何没有动静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垄断”的问题。如果没有加碘这道工序,能获得暴利吗?《凤凰周刊》报道说,盐业专营体制产生腐败,在食盐计划执行过程中,几乎没有一家盐业公司不拿回扣,也没有一家生产企业敢不给盐业公司回扣。盐业公司委托加碘,每吨只给20元钱,也在520元一吨,520元一吨的加碘盐咋到了最终销售就变成了2000元?食盐专营体制,不仅带来了腐败,也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许有人说,食盐专营体制,是为了防止私盐,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事实上是食盐专营,造成了暴利,使私盐猖獗。
碘过量会导致甲亢、甲状腺炎,不缺碘的人们长期食用加碘盐显然会造成碘过剩,那么,加碘盐不说是甲亢、甲状腺炎的罪魁祸首,至少也是助纣为虐的帮凶。上海市妇联提案中提到,上海中盐公司对此回应:投放上海市场的无碘盐已经从50吨增至200吨;但是有些市民只肯买1元左右的低价无碘盐,一些人乘机囤积低价无碘盐,导致另一些人买不到。但妇联认为,这种解释有失公允,既然低价无碘盐深受市民欢迎,为何市场上不多投放一些?事实是即使是高价的莫顿无碘盐,也很难买到。矫枉无需过正,实行一刀切,这本质是一种惰政的表现。再说强制盐加碘,让公民没有选择的自由,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