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民生评论

2009中国经验:民生民策,民心民意

来源:央视网 作者:今日观察
2010年01月06日15:47

CCTV2《今日观察》系列节目《2009年中国经验》之二:民生民策,民心民意

  在过去的2009年当中,有一个词被前所未有地放大,那就是“民生”。从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到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再到刚刚开始实施的全国社保转移接续的政策,各项保障民生政策的接连发布,成为了金融危机的寒冬之下,温暖人心的阵阵春风。中央制定的各项民生民策,解决了民众关心的哪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实惠?应对困局,走出危机,中国政府的保民生、重民生的政策,又给世界提供了怎样的中国经验?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李玲教授、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共同评论。

  新农保320个县试点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12亿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惠民生。

  周德华:新农保试点推进展开 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农民)

  我不靠女儿,我靠国家补贴一部分,自己缴一部分,就把养老的问题解决了。

  贾康:一系列惠民新政陆续推进 中央财政侧重于民生的支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2009年应该说是财政相当困难的一年,是过紧日子的状态,但是我们积极地通过投资安排来保证支出,特别是侧重于民生的支出。

  李玲:新医改是综合改革 目标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09年的惠民政策确确实实是大手笔。09年4月份出台的新医改破土而出,这个新医改方案是一个综合的改革,我们的手笔非常大,因为它涉及到的是筹资体系、服务体系、公共卫生、药品以及公立医院,而刚刚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医改方案其实只是一个筹资体系,相对比较单一。我们的目标是全民共享,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真正落实到病有所医,让老百姓不再为疾病而困扰。

  马光远:每一次民生政策推出都是大手笔 中央在未来三年的民生投入会超过10万亿

  (《今日观察》评论员)

  除了新医改这样一个大手笔之外,从2008年11月5号,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国10条”以来,每一个关于民生的举措都可以称为大手笔。每一次的民生政策都是一个最显亮的、最重要的一个话题。

  以前我们推出一些相关政策的时候,大部分的情况是配套资金跟不上,这一次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不仅在民生的政策上的力度空前绝后,而且在财政的投入上也是空前绝后的。有一组数字显示:第一,今年为了解决2千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中央财政一次投入的资金420亿,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第二,为了确保医改的成功,在未来3年里,各级政府投入的资金是8千5百亿,中央财政投入是3318亿,这是空前绝后的。第三,为了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中央财政决定用3年的时间解决700万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和240万户棚户区的住房问题。今年安排的资金是430亿,这也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手笔。

  如果按照目前我们民生方面的一些重大举措来看,在未来三年,按照这样的一个力度,按照这样的一个持续性,那么未来三年,中央在民生上的投入会超过10万亿。这10万亿绝对可以称之为建国60年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

  新农合参合农民超过8亿人,新医改稳步推行,我国正在全力编织社会保障安全网。

  重庆忠县农民:医疗部门通过改造网络 大幅简化新农保报销手续

  (重庆忠县农民)

  以前的合作医疗报帐相当麻烦,报半天,报不完,现在通过网络报帐,个把小时就办完了。

  李玲:新医改方案最大亮点是--由政府主导,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医改本身就是世界难题。虽然我们认为3年的时间比较长,但是相对于美国参议院刚刚通过的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方案,我们已经非常的不简单了。新医改涉及到13亿人口,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确确实实是一个超难度的方案。

  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政府旗帜鲜明地举出了由政府主导,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性,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马光远:新医改亮点以回归公益性和全民覆盖最受关注

  (《今日观察》评论员)

  09年的“保八”非常非常艰难,09年也是最困难的一年。很多人都拿09年和98年的“保八”相比,但在98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18%左右,07年已经达到了38%,09年是国外的消费不振的时候,所以对中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大。恰恰因为09年国际市场的整个消费的疲软,所以新医改提出的五个问题,每一个里面都有亮点,当然回归公益性可能是大家最期待,也是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特别是在新医改里,提到了要全民覆盖。这个全民覆盖不仅仅是城镇居民,还指农村,我们现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4%,那么对每一个农民在每一年的补偿额,按现在推算已经有1200元,这1200元按照现在覆盖8亿多农民来算,总数额快要达到1万亿,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李玲:医改的背后是整个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 要完成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到社会建设型财政的转身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医改非常难,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的保障水平也还非常低,虽然我们投资力度很大,但医疗不是投钱就能解决的。美国在投了那么多钱以后,仍然还是要面对医改难题。因此,医改的背后是我们整个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我们要怎么从经济建设型的财政转换到社会建设的财政。2010年马上要开始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公立医院医改是医改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如果公立医院改革没有成功,那么所有其他的各个体系的建设都很难收到实效。

  褚福临:未来发展的目标应当是适度劳动者皆保险 覆盖全体国民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体城乡劳动者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架构,这个制度大概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个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覆盖了所有的城镇劳动者,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以及城镇各级劳动者。第二个就是在2009年推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覆盖了全体的农村劳动者,包括劳动年龄以及已超过劳动年龄的农民,也就是说60岁以上也能够享有相应的待遇,中央政府提供一定的基础养老金。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些相应的其他的制度,包括对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说低保这样一个保障制度,还有优抚等等一些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目标应当是适度劳动者皆保险,就是低收入和无收入的人群,皆保障。这就是说力争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险待遇。未来的改革,我认为是要逐步的将制度进行整合。比如大概形成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老年津贴制度这么一个架构,由此来覆盖我们的全体国民。

  李玲:养老保险体系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里程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养老保险体系是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一个里程碑。因为过去是个人分担风险,而现在是由政府主导,组织全社会成员共同来抵御疾病的风险,养老的风险,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马光远: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有划时代意义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养老保险体系是财政对全民的一个反馈,对农民的一个反馈,特别是前段时间温总理接受新华社专访的时候。总理特别概括说:今年我们在民生方面做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新医改;第二个就是农民的养老保险,农民的养老保险按照目前的规划设计来说,就是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要每年向每个农民支付55块钱。

  2006年,我们免了农业税;2009年,我们建立这样一个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的一个试点。这就是说中央财政第一次对农民的养老问题开始投入,农民告别了完全依靠养儿子,完全依靠土地来养老的历史,这个意义是跨时代的。

  李玲: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民生 中国模式以人为本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把保民生作为了未来发展的一个着眼点,这是我们发展理念的改变,这是真正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在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模式备受争议。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民生,但是仅仅的经济发展不一定能保障民生。美国已经提供了这个例子,比如说美国的医改。这一届政府现在正在把改革开放的成果与全民共享,在大力地建设和谐社会,落实民生问题,这实际上是在建设一种新的中国模式,以我们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如何利用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优越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找到低成本、广覆盖以及可持续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中国模式。

  马光远:民生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动力问题 也是解决未来30年发展民生的动力问题

  (《今日观察》评论员)

  200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保民生作为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个最大目的,而且当时把民生定位成我们走出危机的一个有效的途径,这个定位之前是没有过的。在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关键就是在2009年完成的“保八”任务。

  如果中国经济要发展,民生问题不仅仅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动力所在,未来30年中国要进行第二次高速发展的时候,如果民生问题不解决,这个我们发展经济本身的最大问题也会限制中国未来的发展。就未来30年来看,民生问题可能会成为一个最大的瓶颈问题,那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要改变我们目前在经济结构方面失衡的状况,民生就是一个突破点,肯定也是一个前提。因此,民生不仅仅是解决了我们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一个动力问题,也是解决我们未来30年发展民生的一个动力问题。

  李玲:保民生政策是扩内需调结构的切入点 应在惠民生、保民生方面探索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保民生政策本身是一个扩内需调结构的切入点,因为我们的一切发展,最终都是要落实到老百姓的身上,让老百姓得实惠。我们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是低端的,以医疗为例,其实医疗服务业是高端的,另外与健康相关联的健康产业,以及信息技术等等都是促进我们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一个最好切入点,我们希望做出自己的模式,因为我们有规模优势和制度优势。今年新农合的报销要争取到60%,政府的投入要增加到120元,老百姓会不断地得到实惠。

  我在2010年1月5日上午参加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聆听了陈竺部长对2010年工作的布置,国家会更大的力度来推动新医改,加大投入,加强监管,确确实实地让新医改的好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我认为在惠民生、保民生方面探索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非常重要,所有西方福利国家也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责任编辑:李啸天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