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财经评论

马红漫:创业板市场三大隐忧待解

来源:上海商报 作者:马红漫
2009年12月28日08:43

  创业板第二批8家公司上市首日的暴涨,再次证实了其强大的赚钱效应。虽然这些公司的发行平均市盈率已高达83.6倍,但其首日涨幅最低仍然在33%以上,股票价格显然已经与其价值相背离了。

  事实表明,在当前被乐观情绪所充斥的氛围中,投资者更容易被创业板的“造富神话”所吸引,而对于其间隐藏的风险隐患却不愿谈及。其实,高价格与高风险相对应是市场固有的规律,创业板也不可能游离其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持股行为混乱等问题将会严重困扰公司的成长前景,这显然不利于创业板的健康发展。正因此,在笔者看来,当下的创业板存在三个隐忧,理应引起进一步的关注与思考。

  其一,创业板估值整体偏高的程度透支了市场发展潜力。事实上,历经“十年磨一剑”,我国创业板才得以最终开闸,恰恰反映出主管部门的慎重态度。纵览全球,除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外,鲜见成功的创业板运作先例。由此,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相关公司的考核力度,最终如愿登陆者凤毛麟角。从目前创业板的情况看,上市公司多数已经走过了艰难的“创业阶段”,甚至表现出骄人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第一批登陆创业板的28家企业,有超过20家企业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增长幅度超过30%,占总体数量近70%,而每股收益在1元以上的企业同样不乏其例。应当看到的是,行政力量侧重于放行优质、成熟的公司走进创业板,相当于人为开辟了一块“低风险、高收益”的“世外桃源”,本来“维稳”的初衷却被投资爆炒所利用。

  其二,创业板上市公司极有可能沦为部分股东实现“一夜暴富”的跳板,由此导致公司发展存在持续性隐忧。创业板公司上市后,股价的暴涨会产生巨大利益,难免会出现“藏污纳垢”之所。因此,在创业板推出之初监管部门曾有规定,创业板公司需要在招股书中披露最近一年的股本变动情况,而深交所上市委也就部分公司过会前六个月内进行增资扩股或控股股东转让股份的情形给予了关注。但是,创业板上市公司较为可疑的持股行为却层出不穷。根据公开信息,西安宝德在IPO过会前半年左右,大股东赵敏将所持的占公司注册资本4%的出资以6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大学生赵紫彤。更有创业板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向其增资的某创投机构是公司所在地高新区管委会推介的。如此表述着实值得回味,似乎透露出了些许无奈。火速入股的股东们更像是拥有“特权”的投机者,其更关注公司上市后的账面暴利如何快速变现,而非切实关心公司的未来成长。创业板公司在入围选秀之初,就蕴含了巨大了的制度性风险。

  其三,创业板公司总体数量不多,但是其扩容不应被视为“调控股指”的工具。前期A股市场股指走势强劲,但是在12月份之后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加快。统计显示,12月共有35家公司IPO发行,单月发行家数创下了自1997年7月以来的新高,合计募集资金446亿元,其中创业板公司多达14家。如果简单地从供求平衡角度来看,扩容新股发行似乎有助于平抑市场上涨趋势。但在具体执行上却由于创业板股价本身泡沫严重,反而会混乱了市场的投资逻辑。就以金龙机电为例,以其120倍的发行市盈率、上周五上市后高达近180倍的静态市盈率,只会让投资者感觉二级市场股价低估,而不是泡沫问题。由此而言,以泡沫抑制泡沫的调控做法,只会搅乱投资者思维,甚至直接把监管部门逼至尴尬境地。

  由此可见,在创业板市场诸多隐忧的背后,仍然是资本市场既有的一些制度性问题,涵盖了上市门槛市场化、股价定位市场化、监管手段创新化等多个领域。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行近尾声、新股IPO重启而告终结。恰恰相反,创业板以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在当下把这些问题更加尖锐地凸显了出来。就其实质而言,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就是如何平衡监管与市场的界限。在笔者看来,创业板既然已经成为了问题的焦点,不妨就以此为突破口率先尝试制度改革,即全面放弃旧有的主板思维,放弃以发行调控股指的方式,或许才能够真正让市场回归理性。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李啸天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