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民生评论

政策收紧,让地方政府做不成“土地主”

来源:红网 作者:艮砦
2009年12月22日08:07

  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12月21日《经济参考报》)

  这个《通知》的出台,可以看作是国务院遏制房价上涨政策的前奏,不管《福布斯》中说的是真的还是危言耸听,但国家要收紧房地产政策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房地产商自然是不希望看到这一系列的遏制政策,首先这个《通知》的出台,对房地产商的囤地构成了威胁。因为根据以往的惯例,房地产商每到年底都会大肆的囤地,以备来年之需。既然政府就是要遏制房价不合理上涨,那打蛇就要打七寸了。房地产商自然也嗅到了其中的味道,他们不可能坐以待毙,要困兽犹斗。以上海为例,《通知》出台的次日,就有一房地产公司以总价约17.29亿元人民币、楼板价约1.2万元/平方米夺得嘉定新城2幅地块,与底价相比溢价率高达417%。而《通知》出台前几天,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房地产商们动辄就是上亿元的往口袋里装地,白花花的银子则是装进了地方财政的口袋,地方政府倒成了坐地生财的土地主。有这样的一组数据,截至11月23日,全国7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加超过100%。排在前20名的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高达6210亿元,同比增加108%。

  一方面,房地产商们的大肆炒作,使得地价不断攀升,唤醒了地方政府肚子里的馋虫;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下百业萧条,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土地出让金自然可以弥补收入减少的一大损失,这不是妄加揣测,这是一个业内人士的坦言。如此看来,房价的上涨不但是房地产商们的责任,地方政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在有些地方,土地出让金接近地方财政年收入的一半,如果再加上建筑业和房地产带来的相关税费收入和土地为抵押获取的债务收入等,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运作取得的收入占其整个财政年收入的一半还多。这种表现出的对土地的强烈依赖,已经超过了瘾君子对毒品的依赖,是相当可怕的啊。房地产商的大肆炒作,一方面使得地价不断攀升,地方政府的腰包鼓了起来。另一方面,楼市回暖,使得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让金当成了似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为了缓解和弥补财政吃紧的状况,使自己的腰包更鼓,自然是加快了卖地的速度。如此一来,地方政府也就和银行一样,踏上了房地产商的贼船,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这三方已经形成了一个没有协议的牢固联盟,利益链环环相扣,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土地是稀缺资源,地方政府自然也明白,总有坐吃地空的那一天。目前这种依靠土地财政来带动经济发展,明显是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不过呢,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已经上瘾,或者说和房地产商的利益链已经扣的太紧,想抽身都抽不出来。

  现在这个《通知》以及一系列遏制房价上涨政策的出台,虽然矛头并不是指向土地财政,但是在环环相扣的房地产行业链中,势必会使得土地财政收入减少。如此一来,地方政府是做不成土地主了。

  那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应该趁此良机,摒弃这种单一的,不可再生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财政和经济发展肯定会不如从前。不过呢,这次是国家主动出击来遏制房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也是来拯救你地方政府的。地方政府如果还是想做土地主的话,那么等到畸形的房地产行业真的破灭的话,你这个土地主也就真的破产,且很长时间一蹶不振了。

责任编辑:罗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