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发文指出,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
用高诊费低药价来治理“看病贵”,从理论上讲既可降低看病费用,又照顾了医生利益。但是药价能不能真的低下来,问号还很大,至少在目前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相关改革后,药价并没有明显降低。比如,很多药物“降价死”的问题仍然存在,政府部门公布的基本药价中很多品种居然高于市场价,让政策调节的作用大打折扣。
诸如“降价死”之类的问题已不是一年两年的现象了,政府调节政策与药物利益链中各方的博弈经常以败北而告终,这就很难让人对新一轮药价改革成效做过高的期待。
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困局始终难以破解,问题的根源在于既得利益格局的复杂。想要切动医疗与药品这块奶酪绝非易事。这就注定了医药改革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无论其中的体制与机制问题,还是伴随着大环境而存在的腐败因素等,都是影响改革前行的深层障碍,都需要不懈地探索,努力逐步突破。现在,提出高诊费低药价的思路,像是表明药物改革将要毕其功于一役了,或说老百姓吃药贵的问题就要解决了,所以可以多掏些钱来用于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也是合情合理,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乐观,在利益集团面前也有点太一厢情愿了。
发改委的文件上说,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实际上,即使把医疗机构的药品加价完全取消,吃药贵的问题也不一定能够解决。曾有媒体曝光过一个“药品加价流程图”,出厂价20元的药品经过层层“注水”,到患者手里时变成了98元,加价率近400%,而医院的加价只占16%;400%中剔除一个16%是什么概念?这种“医药分开”又能降多少药价呢?这种情况下就说是“低药价”了,然后要“高诊费”,岂不是药价改革的实惠还很遥远,却又来了高诊费,这会不会变成雪上加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