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每日网论

中非关系:供需依存关系的必然

来源:长城网 作者:陶短房
2009年11月12日09:15

  当地时间11月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开幕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次部长会议似乎引起欧洲媒体非常殷勤的关注,早在会议召开前半个月,法国《费加罗报》和英国《电讯报》就推出专版、社论,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进行剖析、解读。会议召开前后,这种议论更加密集,法国《回声报》称中国将非洲辟为“中国模式的试验田”,而《费加罗报》和《法兰西晚报》等则极力搜寻“非洲对中国的不满情绪”。

   正如法国“北方之声”广播电台某评论员所言,这种“看似有些偏执的情绪宣泄,背后是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即作为非洲传统的老大,被后起之秀抢去戏份的那份苦涩。

   平心而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房屋、语言习惯等更丰富的层面,非洲和“老欧洲”间的脉络错综复杂,纽带根深蒂固,绝非中国所能比拟,也非旬日所能替代,但中非关系的迅速接近却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漫长的殖民历程,英、法等国曾和非洲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英、法需要非洲的财富和人力完成原始积累,需要其丰富的资源推动工业化进程;而非洲则需要英、法购买其资源,以填充其钱袋,需要英、法提供工业制成品,以满足非洲人的生活需求。正是这种供需关系,使得后殖民时代的非洲各国,长期以来只能保持表面上的独立,而不得不继续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仰赖前宗主国;也正是这种供需关系,令“老欧洲”得以长期操纵非洲大局,控制非洲各命脉。为了维持这种不平等的相互依存关系,非洲各国不得不忍气吞声接受种种苛刻附加条件,贱卖资源,用关税等作抵押换取贷款和经援,道理很简单,一如布基纳法索《祖国报》一篇文章所言,除了资源,非洲一无所有,而在当年,除了“宗主国”,没有谁能够且愿意和非洲各国建立资源-工业品-资金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非洲别无选择。

   然而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剧变。

   英、法等国随着产业升级换代,早已不是以前那种可以提供门类齐全、数量充足工业消费品的制造业大国,既不可能向非洲提供充分的、价格合适的大量工业品,也不再需要购买(其实也无力消化)非洲国家的资源、原材料;综合国力的下降,令它们每拿出一分钱给非洲,都会斟酌再三,1999年英国不顾协议削去给津巴布韦的“土地补贴”,造成后来的严重后果,萨科奇上台后不断尝试从非洲抽身,被法国媒体讥讽为“去非洲次数最少、偶尔去一趟还是带老婆旅游”,说穿了,都是囊中羞涩、无力再充“宗主国”门面所致。

   与之相反,中国却在不经意间,成为非洲新的供需关系的最佳拍档:中国蓬勃发展、甚至开始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足以为非洲提供价廉物美、门类齐全的工业制成品;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足以令其成为非洲资源的最佳买主;而中国充裕且急需寻找用途的大量外汇资金,在非洲同样可以找到用武之地。正如布基纳法索《法索网》文章所言,选择中国是因为非洲别无选择:既然宗主国已无力继续做非洲的卖主和买主,那么只能换人。

   非洲经济落后,基础建设缺口巨大,急需全方位的投资和发展,按照非洲人自己的话,就是“已经等不起”,贫穷、社会问题,都是非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非洲已经等了太久,既然西方不给,那么他们自然另请高明。指责非洲“出卖资源”是不公平的,不论殖民时代、后殖民时代,非洲一直在出卖资源,至少到目前,它们并无更好方法,去觅得充实国库、积累建设资本的财源。

   值得一提的是,希望在非洲大展拳脚的并非只有中国,“金砖四国”的另三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同样在大力发展对非关系,巴西、印度2000年对非贸易总额分别只有31亿和49亿美元,2008年已分别增至263和320亿美元,俄罗斯也频频作出“重返非洲”动作。

   然而巴西和俄罗斯与非洲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弱:两国都是资源大国,对非洲资源的需求度不高,无法成为后者的大买主;两国都非制造业大国,也同样无法成为后者的大供应商。印度的情况要好得多,事实上他们成为非洲纺织品、成衣和其它轻工业品供应大户的历史比中国更早,价钱也更低廉。但印度轻工业品价格比以廉价著称的中国货更低,质量却也更差,且门类远不如中国齐全,更重要的是,印度国内资源、原材料消耗量远不如中国,对非洲资源的依赖度和购买欲自也要差得远。一言以蔽之,它们与非洲都无法建立其如中非那样仿佛“天作之合”的供-需依存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2008年,非洲经济增长连续第6年超过预期,并长期保持5%以上高增长率,人均GDP增幅超过3%的国家达到28个,年均通胀率从上世纪末的28.4%降到8.4%,随着经济的发展,购买力的下降,非洲各国对低端工业品、消费品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锐减。与此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今天的“世界工厂”级别,升级转型不可避免,届时中-非供需依存关系同样会被打破。因此,未雨绸缪,为今后做准备,是中国和非洲各国都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此次沙姆沙伊赫会议上,中国提出了设立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出口中国产品免税待遇等计划,这些旨在帮助非洲各国培养经济“内力”、减少对出口原料和进口工业消费品依赖的办法,从长远看,是有利于未来新形势下中非关系新定位的。但必须看到,在旧的供需依存关系被打破后,英、法花费巨大代价,至今仍未能找到在非洲的新定位,经营数百年的“宗主国”尚且如此,作为后来者的中国,绝不能在这一问题上掉以轻心、过分乐观。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啸天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