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捷克总统克劳斯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该条约有望于12月1日正式生效。有人因此预言,欧盟从此将焕发活力,将帮助其获得类似中美两国一样的全球地位。而质疑声也是不绝于耳:欧盟整合难成“强势第三极”,所以该条约生效意义不大;更有人认为,冷战后的欧洲一体化犹如缺乏深刻意涵、内容苍白的肥皂剧,面子工程的《里斯本条约》不会创造奇迹;甚至连美国总统奥巴马眼中的欧洲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庸的大陆”!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欧洲一体化最大的阻力来自对一体化的疑虑,《里斯本条约》批准过程就是最好说明。2005年5、6月间,法国、荷兰全民公决相继否定了《欧盟宪法条约》,欧盟随后进入长达两年的“反思期”。
2007年10月19日,在里斯本举行的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通过了替代欧宪条约的《里斯本条约》,并于当年12月13日27国共同签署。在长达两年的批约期间,爱尔兰2008年6月12日公投中又被否决,直到今年10月3日第二次公投才得以通过。受此影响,波兰保守派总统卡钦斯基10日签署了里约。
当欧盟苦等而来的峰回路转松了一口气时,不料波澜再起:10月9日,长期公开抨击欧盟,被认为是欧盟怀疑派的捷克总统克劳斯又提出批约新条件,要求确保二战后没收德国人财产的捷克贝奈斯法令在其生效后继续有效。
捷克总统另一个企图是以拖待变,试图通过提出某些条件,拖延到明年英国大选英保守党上台执政,从而最终使条约胎死腹中。因为对欧盟同样持怀疑态度的保守党已承诺,如该党赢得大选之时,里约尚未得到欧盟所有成员国批准,会把该条约提交全民公投。
外界担心,捷总统的拖延可能会毁掉里约,这也同时导致了捷克宪法危机。根据捷宪法,捷参众两院均已批准,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的克劳斯根本没权拒签。捷总理和外长不但公开呼吁签署,还考虑将联合议会采取手段剥夺总统签署国际条约的权力,甚至将其弹劾。
10月29日,欧盟领导人同意满足克劳斯的要求。捷克宪法法院11月3日也裁定该条约不违背捷克法律并宣布是最终决定。
同时,在捷18岁到66岁的捷克公民中民调显示,53%的人表示支持批准该约。至此,克劳斯再无回旋余地,也再无任何拖延借口,于3日当天无奈签约,欧盟历时8年的制宪由此划上圆满句号。而一直誓言要将执政后举行里斯本条约全民公投的英国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伦在克劳斯签约后的第二天宣布,“保守党不再考虑举行公投,举行公投不能使《里斯本条约》魔术般消失,如同不能阻止早晨太阳升起一样……”。这表明欧盟怀疑派在欧洲的全面溃败。
《里斯本条约》实施之后,欧盟将设立一名任期两年半的主席,取代现行由各国轮流担纲半年的制度。另设立一名类似欧盟外长的外交政策最高代表。条约也将逐步实施条件性多数决议,得以在达到会员国55%以上、欧盟人口65%以上的“双重多数”条件下作成决议。这样,对即将产生的欧盟首任“总统”和“外长”的争夺将日趋白热化。不过,从欧盟职位的竞逐史来看,最后出线的往往是黑马。
由于欧盟成员国太多,利益太分散,很难统一立场,欧盟往往因为少数国家的掣肘而无法根据其整体利益行事。而且经过近20年实践,欧盟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的重要共同目标,不是被搁置,就是被抛弃。
因此有人认为:欧盟除了实现共同货币——欧元之外,其余只剩一纸空文,欧盟已无力付诸实施,沦为空谈,只能通过一个接一个悬念来吸引观众。
但随着《里斯本条约》的实施及其相关程序到位,欧盟未来建制与发展将更透明、更具效率。欧盟“总统”的设立,可以提高欧盟政策的可持续性;设立欧盟外长也是为了提升欧盟在国际的实质影响力;而“双重多数表决制”则让小国已不可能再利用“一致同意”投票决策体系来影响欧盟的决策,从而加快决策步伐及欧洲一体化进程。
再从欧洲内部看,面临移民、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武器扩散的威胁;从外部看,面临中俄等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欧洲任何一国均无力应对,他们唯一的路径就是不断加强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这也是欧盟怀疑派溃败的根本原因。而为了避免国与国间因利益等不同导致的纷争,他们在总结先前自己国内治理的经验上,对欧盟的宪政安排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从理念上看,在当今世界诸多国家奋力走向现代化的时候,欧洲国家却又开始迈入了“后现代”:他们用谈判、协商、合作和共识代替了威慑、均势、战争与冲突,而欧盟本身就是欧洲人前所未有的一种制度创新和区域治理新路径。正是这样,人们尽管看到欧洲一体化步履艰难,但却依然在不断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欧洲的融合趋势将势不可挡。
(作者系浙江知名国际问题学者)